胃病是人群中很常见的疾病,通常的症状是:反复的上腹痛、上腹胀、餐后饱胀、胃灼热、反酸、嗳气等等。对于胃部不舒服的患者,医生们往往要开胃镜检查。而做胃镜检查时,又通常仅仅看到胃粘膜不同程度地充血。因此,绝大多数胃病患者被顺理成章地诊断为“慢性胃炎”,然后是按照“慢性胃炎”开始服药治疗。
但是,许多“慢性胃炎”患者经常出现长期服用多种胃药却不见好转,或者症状发复出现,作者曾见过一位“慢性胃炎”三年花了15万,但症状依旧。
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引起胃病的原因未消除
如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熬夜、进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等都可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表现为“慢性胃炎”症状。如果这些影响因素不去除,只想靠吃药彻底治好“胃病”,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2、幽门螺杆菌未清除
幽门螺杆菌专门生长于胃粘膜中,并引起多种胃病,包括“慢性胃炎”。因为它是引起“胃炎”的元凶,不彻底清除之,只服用一般的胃药(如抑制胃酸药、保护胃粘膜药)等,就只能见效于一时。停药后不久,细菌又再度引发炎症,症状复发。
3、负性情绪没得到解决
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是抑郁症主要的表现之一,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咽部不适等症状是焦虑症的常见表现之一。如果情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胃部症状是无法得到彻底解决的。
4、把“躯体症状障碍”误当“胃炎”
很多胃部不适者并不是“胃炎”惹的祸,他们患的是一种名叫“躯体症状障碍”的病。这个病症状许多时候与“慢性胃炎”的表现相似,很多消化科医生对这个病没有认识,很容易造成误诊误治。这是由于潜意识无力处理压力而转变为躯体问题造成的,需要到心理卫生科就诊才能解决。
因此,如果您的“胃炎”久治不愈,很有可能需要到心理卫生科寻求帮助了。
附:躯体形式障碍中的躯体化障碍和疑病症的常见表现:
1、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障碍主要表现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最重要的特点是应激引起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
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返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可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病人为此进行过许多检查,均没有阳性发现,甚至手术探察却一无所获。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并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很少能够完全缓解。女性远多于男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女性最早的症状可能与性方面的困难或婚姻、恋爱问题有关。有的病人因经常接受治疗,可致药物依赖或滥用。
2、疑病症
疑病症是指病人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疑病观念)。病人因此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病人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优势观念,常伴有焦虑或抑郁。对身体畸形(虽然根据不足)的疑虑或优势观念也属本症。常见表现如下:
(1)常在躯体疾病或精神刺激诱因作用下发病,表现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称。
(2)常有敏感多疑、对健康过分关切并要求较高的个性特征,对日常出现的某些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如心慌、头昏、腹胀等)作出疑病性解释。
(3)病人的疑病观念很牢固,缺乏充分根据,但不是妄想,因为病人知道自己的疾病证据不充分,才迫切要求检查和治疗。
(4)虽经反复就医或医学检查,但阴性结果和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其疑虑。
(5)起病大多缓慢,病程持续,症状时轻时重,常导致社会功能缺损。
感谢您的赞赏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