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20余年,症状反反复复,慢性萎缩性胃

刘某,男,53岁。患者患慢性胃病20余年,胃脘胀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反复发作,服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今年胃痛复发,较前加重,医院做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服药1个月未见明显效果,遂来诊治。症见胃脘胀痛,连及胁背,食欲不振,稍食则胃胀痛加重。口干口苦,胃中灼热,多饮,消瘦,烦躁,眠差,面黄,神疲,大便干,舌红赤、少苔,脉弦细。诊为胃脘痛(萎缩性胃炎)。证属阴虚胃热,气滞血瘀,治以养阴清热,理气活血。方用:竹叶15g,石膏20g,天花粉10g,川楝子15g,生地黄15g,麦冬20g,石斛10g,当归10g,丹参10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玄参20g,大黄6g,甘草10g,7剂,水煎服。二诊:药后胃脘疼痛已减,口干口苦,胃中灼热、便秘明显减轻。现阵发性胃脘疼痛,食后加重。眠差,舌脉同前,上方去大黄、玄参,加焦三仙各15g、白芍10g,继服7剂。三诊:药后诸症基本消失,纳增,精神增加,仍感入睡困难,半夜易醒,梦多,遵前方去天花粉、川楝子,加柏子仁15g、炒枣仁30g,调整善后,症除。医案出处:王怀义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过程中,导致血瘀形成有虚、实两方面的原因。1、阴虚日久,或脾气虚弱,均可引起血瘀,久病必虚,久病入络,久病故瘀,此为因虚致瘀;2、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胃热亢盛,热凝血瘀,湿浊阻碍气机,气机不畅而致血瘀,此为因实致瘀。因此,必须针对患者体质状况、证情虚实,根据成瘀之因,选择活血化瘀药进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后期,常易伴发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成为癌前病变。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在基本方中加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猪苓、灵芝、山慈菇、生薏苡仁、预知子、天南星、夏枯草等具有抗癌抑癌、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的中药。既可提高原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又能有效截断肿瘤细胞形成的环节,预防本病发生癌变。注:以上药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咨询医师。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任何肠胃病疑难问题,可加郭老师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qb/4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