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前段时间老是觉得胃难受,肚子胀,吃不下饭,还有恶心症状”,医院里来了个病人,姓周男子,今年50多岁,四川人,一直觉得胃不舒服,然后自己去药店买药,他和店员说他是慢性胃炎,就买了点胃药,吃了几天,觉得也有点效,可一停药就又复发。现在一吃就吐,而且解黑色大便。
我建议周先生做了一个胃镜。
开始周先生怕胃镜检查时痛苦很反对做胃镜检查,通过思想工作及胃镜检查的必要性后同意检查,检查结果:胃癌晚期,这让周先生很是吃惊,感觉平时自己能吃,身体也没有其他不适。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最有效手段
其实,我们在接诊过程中,有一半患者是把胃癌当胃炎治疗,延误最佳时机。生活中胃癌前期症状表现与胃炎基本相似,很难辨别,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共识诊断胃癌最好方法还是胃镜检查,如果胃炎症状连续个月以上未见好转,应该及时胃镜检查。胃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微小病变,如果有可疑的病变,还可通过胃镜直接取得该处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不要到后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仔细想想,除了一纸检查报告,大家知道胃炎与胃癌的区别么?
胃炎可有急性慢性之分,两者都是胃黏膜有炎症。其中急性胃炎有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
别在把胃癌当作慢性胃炎、老胃病!这样操作可以让胃癌早发现
、急性胃炎
单纯性急性胃炎的主要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有疼痛、恶心、呕吐以及厌食等。糜烂性胃炎是一种良性疾病,是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左右。胃镜下表现为胃黏膜糜烂,充血水肿,其严重程度需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表现判断。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病程比较久,大多没有什么显而易见的症状,可能会有餐后腹胀、泛酸、嗳气、上腹部有不规律的疼痛等消化不良症状。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都属于慢性胃炎。
胃癌症状酷似胃炎
胃癌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疼痛,最初可以是心窝处间歇性的隐约疼痛,食后饱胀感,因此经常被诊断为胃炎或胃溃疡等。
胃癌会反复出现饱胀感或烧灼感的上腹部不适,也会有食欲减退,反复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甚至因癌灶浸润胃周围血管引起消化道出血。因为食欲减退,胃癌患者会表现出消瘦乏力贫血的症状。
从普通的胃病发展到胃癌,只需四步
胃癌不是一日长成的,从普通的胃病发展到胃癌,只需四步:
胃的黏膜发生了炎症(如胃部慢性浅表性胃炎等疾病)——胃黏膜变薄、萎缩(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异常改变(如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出现癌细胞,变成胃癌病灶。
虽然从胃炎到胃癌的过程需要3年左右!但不是说随着这个发展顺序就一定会到最后一步即发展成胃癌,只不过是有了胃炎,大家应该引起注意,因此积极防治慢性胃炎等前期病变,尤其是积极治疗萎缩性胃炎及肠炎是避免胃癌的重要预防措施。
这些人群更应该高度重视:、40岁以上,特别是男性,我国胃癌发病率在40岁后明显上升,达到峰值后逐渐缓慢下降;40岁后胃癌死亡率明显增加,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因此,40岁以上属于胃癌高发年龄段。而且近期出现消化不良、呕血、黑粪者因高度重视;
2、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酸缺乏,容易使胃粘膜各部分的固有腺体,变为其他类型的胃腺或肠道的腺体,称肠上皮化生或者不典型增生者;
慢性萎缩性胃炎
3、良性溃疡但胃酸缺乏者;
4、胃溃疡癌变的患者多有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溃疡边缘上皮细胞反复破坏与粘膜修复再生、化生、不典型增生,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加了癌变的可能性。;
5、发现胃部大于2cm的胃息肉者,体积较大的息肉容易癌变;
6、胃切除术后0年以上者,复发几率大,恶变程度高;
7、上腹部不适(包括:疼痛、恶心、打嗝、呕吐、饱胀、吞咽困难、腹部肿块等)迁延不愈者;
8、不明原因低热、贫血、消瘦、黑便伴上腹部不适者,因癌前病变容易引起上述表现。
别在把胃癌当作慢性胃炎、老胃病!这样操作可以让胃癌早发现
怎么避免胃炎发展成胃癌呢?、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根治胃炎、肠上皮化生以及异形增生,如果不能根治,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以中药治疗扶正为主,兼以祛邪,通过补益气血,调节脏腑功能,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控制它的发展;
2、饮食方面注意三餐定时、定量,有规律,饮食清淡,不宜过饱、过饥、过冷、过烫、过硬、过腻。少吃腌制品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浓茶、咖啡等不良嗜好。
3、目前胃癌诊断最准确的还是胃镜,目前胃镜已经越来越细,且无痛胃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患者可以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接受胃镜检查,我们大可不必害怕胃镜的痛苦。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患有胃炎的人不在少数。而很多人都忽视了,其实我们应该警惕胃炎,因为长期任由它发展,那么很有可能转化为胃癌。
乾坤壶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