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穴位针灸法

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应用芳香化湿、温阳散寒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内服,较易祛除脾胃阴寒之邪,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及转归十分有利。

针刺法1:

  用"老十针"方:取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双)、内关、足三里(双)穴。中脘、下脘穴直刺1-1.5寸,施针,使患者胃部有收缩感。内关穴直刺0.5-1.5寸,深刺可透外关,使患者感有麻电感向指端发散;或向上斜刺1-2寸,使患者局部有针感,并可扩散至肘、腋胸等部位。足三里穴直刺1-2寸,使患者有电感向下扩散至足背,有时可向上扩散至膝,用平补平泻法。气海、天枢穴直刺1-1.5寸,施针,使针感向小腹或阴部传导。

此方法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针刺法2:

  用"新十针"方:取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天枢(双)、公孙(双)、气海穴。中脘穴直刺1-1.5寸,施针,使患者感觉胃部有收缩感。内关直刺0.5-1.5寸,深刺可透外关穴,使患者感觉有麻电感向指端发散;或向上斜刺1-2寸,使患者有针感,针感可扩散至肘、腋胸等,用平补平泻法。足三里穴直刺1-2寸,使患者感觉有电感向下扩散至足背,有时可向上扩散至膝,用平补平泻法。气海、天枢穴直刺1-1.5寸,施针,使针感向小腹或阴部传导。公孙穴直刺0.5-0.8寸,施针,使患者局部有针感。

此方法具有健脾和胃、祛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本方能加强脾的助运化功能,促进胃的腐熟水谷作用,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针刺法3:

  取足三里、内关、中脘、阴陵泉、脾俞穴。足三里穴针刺时左手按于穴位下方,右手持针略向上斜刺1.5-2寸,施针,使针感向上传导;内关穴针刺时左手按于穴位远端,右手持针向肘关节方向斜刺0.5-1寸,施针,使针感向上传导;中脘穴直刺1.5-2寸,小幅度施针,使患者局部有针感,胃有收缩感;阴陵泉穴直刺1.5-2寸,施针,使患者感局部有触电感;脾俞穴向脊柱斜刺0.8-1.2寸,使患者感局部沉胀。可在背部脾俞、胃俞穴或腹部"三脘"处针刺加艾炷灸,结束后加拔火罐。

此方法具有温阳通络、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各型胃炎疼痛。

  针刺法4:

  主穴取中脘、胃俞、巨阙、足三里、公孙、内关穴;配穴取脾俞、丰隆、章门、期门、阳陵泉穴。实热证宜针刺为主,虚寒证则以灸法为主,针刺为辅。中脘穴直刺3寸,施呼吸捻转补泻法:公孙穴进针1寸,内关穴1.5寸,期门、章门穴针尖向正中线方向斜刺5分,勿刺入胸腔,捻入捻出。胃俞、脾俞穴针刺向脊椎方向,进针1寸,施针。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理气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邀请函

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医同路人一起讨论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加入针灸医案群。加群步骤:

1.扫描(长按)下方群主







































白癜风好治么
武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qb/3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