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如此灸才不易复发

点燃艾条,用打火机还是火柴?差别竟然这么大!

你火气那么大,是这里亏了,这道靓汤喝一次就见效了!

极度怕冷的人,只能这样灸了!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近二十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西医认为该病发病机制主要为食管对反流物的廓清能力障碍、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目前临床多以质子泵抑制剂或胃动力促进剂等药物治疗。虽短期疗效较好,但多出现停药后病情复发。曾有文献报道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率高达80%。

中医学中反流性食管炎属“泛酸”、“噎膈”、“胸痛”、“胃痛”、“食管瘅”及“嘈杂”等范畴,病位在食管,和脾胃关系紧密。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受纳与运化相辅相成。脾胃虚则升降失常,致浊气上逆、胃气失降、胃酸上犯而反酸。脾气虚则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胃肠运动功能降低,致食道失于气血营养从而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及贲门把关作用下降,进而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

中医认为调养脾胃是治疗此病的根本,灸法如下:

灸法

某院收治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典型反流症状群,包括反流、烧心及其他不典型的相关症状,如暖气、咽部异物感、胸痛、上腹不适、腹胀等。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口服雷贝拉唑肠溶片,20mg,1次/天,于早晨饭前30分钟口服。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艾灸——取足三里、上脘、中脘、下脘、梁门、胃俞等穴行艾灸。隔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并随访6个月。

结果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对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观察组随访例数40例。对照组随访例数35例。观察组复发率为15%(6/40),对照组的40%(14/35)。

艾灸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小结

——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上脘穴可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食不化;

中脘穴主治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等;

下脘穴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等;

梁门穴常用于治疗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

胃俞穴主治胸胁痛,胃脘痛,呕吐等。

以上穴位以艾灸治疗,有清热健脾、消痞和胃、和胃制酸、益气降热等功效,并可促进食管、胃肠蠕动,提高胃体收缩频率及幅度。

——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案例来自《现代诊断与治疗》原作者李昌武,本平台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
白癜风医院去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qb/3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