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在北京开幕,这也是国际胃癌大会首次在我国举行。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占全球发病病例的一半左右,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为进展期胃癌。
北京市胃癌发病率为十万分之17.53,在男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四位,在女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八位。
东亚地区胃癌发病率最高
医院的专家指出,世界各地的胃癌发病率存在巨大差异,最高的地区包括东亚、东欧以及中南美洲部分地区,西欧和北美的发病率则相对较低。
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成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属于胃癌高发国家。
胃癌被发现时多为中晚期
由于胃癌一经发现常为中晚期,患者存活超过5年的机会一般低于30%。而如果筛查出早期胃癌,通过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存活5年的机会超过90%。
胃癌患者中,三四十岁的青年患者并不鲜见,回顾他们的日常生活,会发现很多胃癌年轻患者都是抽烟成瘾、嗜酒如命、喜食油炸热烫食物、烟熏烧烤肉食,三餐不定时、蔬菜水果摄入少、工作压力大、精神压抑、缺乏体育锻炼等。
40岁以上是胃癌高发人群
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学者将40岁以上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确定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包括: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曾经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胃肠道肿瘤患者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存在胃肠道肿瘤其它高危因素等。
此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部分胃癌有家族聚集倾向,其中遗传性弥漫性胃癌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突变的携带者一生中有80%的概率发生遗传性浸润性胃癌。
胃癌早期症状详解80%以上的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
约1/3患者出现胃部闷胀、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
1/3的患者虽没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但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
部分患者表现为泛酸、烧心、恶心、呕吐、嗳气或黑大便等症状。
当病情发展到中晚期则多见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消瘦、乏力、代谢障碍以及癌肿扩散转移而引起的相应症状等。
5个生活关键点有效预防胃癌1定时、定量饮食,切忌暴饮暴食、进食过烫的食物,如喝滚烫的功夫茶、热粥等,以免刺激或损伤胃黏膜。2多吃含维生素A、B、E及β胡萝卜素的食品;蛋白配比合理,不能一味追求高蛋白。3增加高纤维饮食。4少吃腌制类食物,如鱼露、酸菜、泡菜等。因为这些食物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作用下,可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属强致癌物质。油炸、烘烤、烧焦食物也含有此类致癌物质。5患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恶性贫血的人,需经常检查治疗,消除癌前病变,预防胃癌发生。PS另外,有癌症遗传家族史的人,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来源:新华网、39健康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