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绝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在胃炎早期,甚至是胃炎形成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以表现为无任何不适症状。因此,慢性胃炎在人群中的确切患病率尚不完全清楚。据研究资料显示,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总患病率超过50%,患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增加,男女间无差异。
恶心、呕吐或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可以有、也可以无任何肠胃不适症状,大约70%~80%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为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胃脘部或上腹部不适感、饱胀、闷胀、钝痛、隐痛、烧灼痛、剧烈疼痛等,常伴食欲不振、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状,所表现出来的胀闷疼痛一般无明显节律性,可能出现进食后较重的情况。
情志失调,小心慢性胃炎搜索情志失调、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会造成慢性胃炎,但是慢性胃炎的发生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
1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
这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研究资料显示:80%?--95%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遗传因素
少数慢性胃炎患者被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尤其是A型萎缩性胃炎伴恶性贫血者。恶性贫血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庭成员中萎缩性胃炎、低酸或无酸、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等疾病的患病率与恶性贫血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3自身免疫机制
自身抗体产生构成对自身细胞组织功能或结构性损伤。如壁细胞抗体能够减少壁细胞总数,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或丧失。
4十二指肠液反流
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可引起胆汁、胰液和肠液大量反流入胃,产生炎症反应而损伤胃粘膜。
5胃黏膜损伤因素
主要为一些外源性因素,如长期摄食生冷酸辣等粗糙刺激性食物、大量饮酒、高盐饮食,长期服用一些刺激胃粘膜或易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
慢性胃炎表现为胃粘膜的损伤和修复因素共同引起的粘膜改变,目前,大家一致使用幽门螺杆菌、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这5种形态学变量,并依据每一变量的程度(无、轻度、中度、重度)进行分级,来评判慢性胃炎病情的轻重。一般认为,肠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异型增生是癌前病变。
如何预防慢性胃炎
重视每年胃镜检查
由于慢性胃炎发病率高,并且大多数患者早期无任何明显不适症状,并且与年龄有关。建议超过3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胃镜检查一次,以判断慢性胃炎之有无。
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检查与治疗
首先是血清学检查,必要时做13C呼气试验进一步明确诊断。如果达到或超过“++”,则一定要做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重视纠正不良精神刺激和饮食习惯
长期精神疲惫、忧郁、苦闷、烦躁等不良精神因素,以及长期抽烟、酗酒、常吃一些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或过饥过饱等,可以产生消化不良症状(如胃胀胃痛等),以及刺激或损伤胃粘膜,容易引起炎症反应。
重视慢性胃炎与贫血之间的关联性
当出现贫血时,一定要考虑到慢性胃炎。尤其是家庭成员(包括父系和母系直系亲属,一般为三代。)中有慢性胃炎遗传倾向时,在患有慢性胃炎时,一定要做贫血、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等疾病的检查或预防。
重视慢性胃炎的全面认识治疗
慢性胃炎可由其它疾病引起,有时,慢性胃炎的出现仅仅是全身其它疾病的一种表现,因此,不要单纯、孤立性地认识慢性胃炎,一定要从“整体、动态”角度认识治疗慢性胃炎,以免错过更为严重的疾病或误诊。
建议:
当出现与慢性胃炎并存的疾病时,一定要考虑到其它疾病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如“胃不和则卧不安”,即失眠与慢性胃炎之间的关联性。
专家提醒您:
注意身体健康,
发现胃肠不适要及时就医,
别让胃病常伴身边!
想咨询或者预约挂号,或者有任何胃肠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阅读原文”,我们会及时为你答疑解惑哦O(∩_∩)O
医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