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的鉴别诊治

 

唐永平周雪梅重庆市石柱县鱼池镇畜牧兽医站

  1病原

  1.1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病原系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耐冷不耐热、对光敏感。

  1.2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系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主要存在于空肠、十二指肠及回肠的黏膜内,一般消毒药能将其杀死。

  2发病特点

  2.1猪流行性腹泻

  发病突然,仔猪、育成猪感染发病率可达%,成年母猪感染发病率15%——90%。7日龄以内的乳猪死亡率很高,以呕吐、严重腹泻、失水为主,发病迅速,数日可殃及全群。此病常见于新疫区。50%康复猪为带毒猪,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排泄物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本病有流行自限性,一般在流行30——40d自行终止,具有季节性,多在12月至次年2月冬春寒冷季节发生。

  2.2猪传染性胃肠炎

  各年龄段的猪对本病都很敏感,10日内仔猪感染死亡率较高,其它猪症状较轻,大多能自行康复。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经被污染的用具、环境、水源传播,由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机体。本病多发于冬季。在新疫区呈流行性发生,1周内可传遍全群;在老疫区呈地方流行性或间歇性发生,发病数量不多隐性感染率很高。

  3临床症状

  3.1猪流行性腹泻

  哺乳仔猪症状明显,部分体温升高,可见呕吐、腹泻、运动僵硬等症状,精神沉郁、停食、消瘦。7d内仔猪发生腹泻后2——4d死亡率50%。断奶猪、育成猪发病率接近%,症状轻表现腹泻、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病程4——7d后恢复正常。

  3.2猪传染性胃肠炎

  3.2.1仔猪:潜伏期2——24h,多在哺乳后发生突然呕吐,接着发生剧烈腹泻,乳白色或黄绿色下痢,带有小乳凝块,恶臭。末期粪便黏稠,体温下降。病程2——7d,多数死亡,耐过猪成僵猪。5日龄内小猪死亡率%。

  3.2.2肥育猪:感染发病率%。突然发病,水样腹泻,无力,食欲减退,粪便灰绿色或褐色。腹泻初期偶见呕吐,病程7d左右,发病期增重减缓。

  3.2.3成年猪:感染后一般不发病,部分表现一过性轻度水样腹泻或软便,对增重无明显影响。

  3.2.4母猪:常与仔猪一同发病,部分母猪发病后体温升高,高度衰弱,呕吐,停食,停止泌乳,严重腹泻。妊娠母猪表现不明显。

  4病理变化

  4.1猪流行性腹泻

  解剖可见小肠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淋巴结水肿,绒毛短。显微镜下可见空肠段上皮细胞形成空泡,表皮脱落,肠绒毛萎缩明显。

  4.2猪传染性胃肠炎

  仔猪剖检可见凝乳块充满胃肠道,小肠胀气,充满黄绿或灰白泡沫样内容物,肠壁薄,半透明。肠系淋巴结肿胀充血。

  5鉴别诊断

  猪流行性腹泻传播较慢,有流行自限性,猪传染性胃肠炎患猪极度口渴,无流行自限性;猪流行性腹泻新生仔猪的致死率50%,断奶仔猪和育成猪发病后症状较轻;猪传染性胃肠炎新生仔猪的致死率%,哺乳仔猪发病后发生乳白色或黄绿色带有小乳凝块下痢,恶臭,有时粪中带血;猪流行性腹泻断奶仔猪和育成猪发病后症状较轻,4——7d后恢复正常;猪传染性胃肠炎肥育猪发病期增重减缓,成年猪不发病或一过性症状,哺乳母猪常与仔猪一起发病,症状严重。结合以上这些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作实验室诊断。

  6治疗

  一旦发病,圈舍、用具用2%氢氧化钠或5%——10%石灰乳、漂白粉消毒,隔离病猪。对下痢严重的病猪及时用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溶于0mL温水自由饮水补液,不能饮水的病猪静脉注射或腹腔内注射5%——10%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亦可以用白细

  胞干扰素——IU,1——2次/d,皮下注射。白细胞干扰素——IU,1——2次/d皮下注射;或用鸡新城疫I系苗羽份加注射用水50mL,每头每次5——10mL,肌内注射或交巢穴注射,1次/d,连2——3d,让机体产生诱导素治疗的方法。

  6.1猪流行性腹泻

  6.1.1止泻:母猪料内添加电解多维、支原净和强力霉素,连用7d;仔猪料内加黄芪多糖、泰乐菌素、金霉素和电解多维。发病猪注射庆大霉素0——1IU/kg体重,2次/d;或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2.5mg/(kg体重)+硫酸黄连素注射液5——10mL肌注,2次/d,连3——5d。

  6.1.2血清疗法:用康复猪的抗凝血或高免血清口服,每头每次10mL,连3d。

  6.1.3中药治疗:可试用以下验方之一。(1)马齿苋、积雪草、一点红各60g,煎水喂服,1剂/d,连用3——5剂。(2)锅底灰13g、白头翁16g、灶心土18g,共为细末,开水冲服。(3)锅底灰15g、杉木炭16g、牛粪烧灰25g,共为末,拌料内服。(4)早稻谷g、菝葜g,炒焦研末,煎水内服。

  6.2猪传染性胃肠炎确认发病群,分群采用不同隔离和治疗方式。若生长猪群发病,严格隔离进行治疗;空怀、妊娠母猪群发病则尽快投喂病料使母猪尽快感染并康复,严防此病进入产房;产房发病则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治疗。

  6.2.1西药治疗:内服泻痢停,0.1g/(kg体重),首次剂量加倍,第一天服3次,第二、三天早晚各1次。患病仔猪肌注氯霉素,口服链霉素并肌注或口服生理盐水、葡萄糖,防止酸中毒和脱水。长效土霉素注射液肌注+氟苯尼考口服液,连4d。庆大霉素0——1IU/(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

  6.2.2中药治疗:10日龄内仔猪可用白头翁50g煎汤饲喂母猪,从母乳中吸取药物成分。

  7预防

  7.1每年10——11月份做好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一般后备母猪先免疫1次,在产前1个月左右再免疫1次,以后每胎产前1个月免疫1次。仔猪断奶后10——15d接种1次。

  7.2产房室温可提高至26——28℃,保温箱内放保温灯,温度达到33℃左右,保育舍室温32℃左右;保持床面和床底清洁、干燥。

  7.3加强分群饲养管理,增强猪只的抵抗力,搞好猪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

  7.4勤消毒,勤换消毒池消毒液,猪舍、用具用2%氢氧化钠消毒,场地洒生石灰消毒。

  7.5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避免从疫区或发病猪场引进种猪,采用全进全出模式生产,猪群转出后猪舍要彻底净化消毒,空舍2d后方可上猪。

………………………………………………

新猪倌----时尚养猪人!

联系人:王镓琪

手机:

个人









































补骨脂酊在北京哪家医院有卖
北京哪治白癜风治得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zl/3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