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第十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The10thChineseGastricCancerCongress,CGCC)暨第三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The3rdSunlightGreatWallCancerAcademicConference)于年6月25~28日在北京召开。《肿瘤瞭望》记者特别走访了CGCC大会名誉主席孙燕院士、大会共同主席沈琳教授以及CGCC大会秘书长武爱文教授,内容如下。积极推进我国胃癌防治规范化
孙燕院士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居民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三。本次会议将继续以“规范、融合、创新”为主题,推进我国胃癌防治的规范化。我们近十年来把诊疗规范化作为解决肿瘤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并从年起引进美国NCCN指南,制定了中文版,其部分内容还被收录于英文原版指南中。卫计委(原卫生部)对规范化和指南编写也十分重视,因为通过诊疗规范的推广可以使全国同道一同提高水平,向患者提供“最新最好的诊疗选择”,从而使多数患者获益。
另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是,我们已经取得年国际胃癌大会的举办权。希望大家 我国胃癌的癌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很多,我们20年前就做过临床研究,通过扶正中药和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可以使大多数这类患者得以治愈。因此,我相信通过饮食习惯的改善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将能使胃癌发病率明显下降。
浅析胃癌诊治中的争议话题
大会共同主席、医院沈琳教授
单细胞测序在胃癌CTC中的应用前景
胃癌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肿瘤,我们初步研究发现,外周CTC表型差异很大,其染色体倍体是不同的,而多倍体预后与疗效较差。胃癌组织学的异质性在CTC中也能够体现出来。CTC与肿瘤的复发、转移、耐药都密切相关。在对这样一个特殊患者群行CTC研究时,我们必须 如何看待CTC异质性对单细胞测序结果的影响
鉴于CTC的异质性,其单细胞测序结果受到影响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也恰恰有可能通过CTC来了解肿瘤组织的异质特征。虽然所有的异质性细胞不一定都能在CTC中反映,因为我们发现,胃癌患者CTC细胞数目比较少,因此不一定能够在单细胞测序中反映全貌。但是一旦能够检测到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很可能会部分反映出肿瘤特征并动态监察患者治疗反应及复发情况。
靶向药物对胃癌治疗的意义
目前社会上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靶向药物似乎对晚期群体带来的中位生存期延长不明显,仅有数月。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中位生存期仅是一个客观评估指标。中位生存期的绝对值延长与患者的实际临床获益是不能完全对等的。在临床实践中,部分特殊患者群体从
靶向治疗中获益时其生存期延长不是短短3、4个月,而是可能长期生存,有些患者可以生存延长几年,甚至能够治愈。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靶向治疗研究仍然在发展的路上,每一项进步带来的改变可能是长久和历史性的。任何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治疗都是首先在晚期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虽然晚期患者采用靶向治疗带来的获益可能不及我们的预期,但将来这种手段会进一步向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推广,或与手术或其他方法相结合,那时,其为患者带来的获益可能更大,可能是治愈的改变。
过去几十年间,晚期胃癌治疗领域的进步很小,从自然生存期6个月升高到现在的1年以上,就已经走过五六十年的历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一种靶向药物能够将患者生存期延长4~5个月甚至更长,其进步与之前相比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临床验证。
为迎接IGCC在中国举办充分准备
CGCC秘书长、医院武爱文教授
全国胃癌学术会议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传统已经延续了四年。本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还特别为年即将在北京召开的国际胃癌大会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主要亮点包括:第一,会议从组织架构、内容选择、专家邀请,到会场布置、厂商管理、展台规范等方面都是按照国际会议的标准进行。第二,我们在向IGCA申办IGCC主办权时也特别提到,中国的胃癌研究和患者群体在国际上具有自身特点,所以我们在此次会议上也着重突出中国胃癌患者的特点,包括中国胃癌领域学者在临床诊治、研究、防治方面的特色。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