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年3月份,国内汽车市场经历着疫情反复、油价上涨等诸多挑战,各个品牌仍要时刻面对种种难题。据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3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9万辆,同比下降10.5%,环比增长25.6%;1-3月份累计销量.5万辆,同比下降4.5%,同比减少23万辆,总体走势低于预期。
细看3月份的销量数据,自主品牌的表现可谓相当亮眼,市占率越来越高,无论是设计还是技术上都越发受到消费者认可,其中长安汽车和比亚迪汽车都相继突破了10万辆大关,力压不少合资品牌。有关3月销量榜单中的变化和亮点,小编就为大家一一解读。
厂商
: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合资品牌增长遇困
让我们先来看看3月份的厂商销量排名。这个月里面,Top15车企合计零售销量.5万辆,市场集中度为73.8%,较上月下降1.4%。一汽-大众以辆的成绩继续毫无悬念地稳居榜首,但同比下降了40.2%,市场份额也从1月的9.2%降至2月的8.3%,来到3月再降至8.0%。长安汽车进步幅度非常突出,不仅零售排名从2月的第七飙升到第二,同时在批发市场上更是力压一汽大众排名第一,总销量距离冠军一汽大众仅有辆,不知下月会否再创惊人佳绩?
不得不说,自主品牌表现相当亮眼,其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8.5%,整个一季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增至45.9%。排名第二的比亚迪也在3月突破了10万销量的大关,以.4%的增幅成为榜单中增速最快的车企。相较于前两家,吉利虽然未有突破十万辆,但也实现了3.8%的同比正增长。与比亚迪全力投入新能源发展不同,吉利在保持原有燃油车比重的同时,重点发展新能源和混动,特别是今年主推的“雷神动力”系列,和比亚迪DM-i混动一较高下,在这个高油价时代也有望为进一步推动吉利的销量增长。
而合资品牌中的声量则较弱一点,仅广汽丰田以实现了同比增长26.9%。今年一季度,德系车市场份额下滑至20%,日系车跌至20.9%,美系车市场份额不足10%。
一汽大众虽然继续稳居零售冠军宝座,但是同比下降了40.2%。由于3月疫情影响,部分工厂减产、甚至停产,其中长春基地3月产量同比下降超60%;成都、天津、青岛基地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缩减。
上汽大众在2月份还排行第三,3月跌到第六名,零售销量仅为辆,同比下滑34.6%。同属上汽集团的上汽通用排名更是从第四跌至第九。加上如今的上海疫情,上汽旗下的合资品牌仍要面临严峻的挑战。
长安汽车今年成绩抢眼,先是在1月份占据厂商第二名,2月份跌到第七,如今3月份又重回第二名,年3月长安汽车总销量约24万辆,同比增加4.3%;1-3月份累计销量总和为,辆,同比增长2.5%。另外,长安汽车的产量受到电池涨价的影响较少,主要利润来源还是在于燃油车,旗下4个主要车系皆有破万的成绩,特别是长安CS75系列SUV,销量达辆。
比亚迪在3月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宣布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专注于EV纯电动和DM插电混动汽车业务。3月全系销售辆,同比增长.9%。凭借着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核心技术,以及丰富的产品阵营加持,比亚迪持续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具体来看,DM插混系列销售辆,同比猛增.2%;EV纯电车型3月销售辆,同比增长.2%,在纯电市场持续突破。
吉利汽车在3月总销量为106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其中,纯电动(BEVs,含换电)销量为辆,同比增长%。纯电动品牌几何同比增长%,领克品牌3月销量部,同比下降17%。3月吉利汽车出口部,同比下降23%。
至此,吉利集团一季度销量达辆,根据其早先制定的年销量目标万辆计算,已完成近20%,而极氪的年销7万辆的目标,目前仅完成约12%。对于吉利汽车来说现阶段还处于产品结构调整中,今年吉利汽车将会投放8款以上的雷神Hi·X油电混动和超级电混产品,其中有三款油电混合、五款超级电混,潜力依然巨大。
再看长城汽车,3月总计销量辆,包含哈弗、欧拉、魏牌、坦克等品牌,以及长城皮卡系列,此外还包含海外市场车型。而年一至三月累计销量为辆。其中,哈弗H6依然是长城卖得最好的系列,月销达到辆。
合资品牌方面,3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为59万辆,同比下降30%,环比增长9%。3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额20%,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德系品牌份额18%,同比下降7%;美系市场零售份额达到10%,同比下降0.5%;法系份额提升0.3%。
其中,市占率表现最好的是广汽丰田,官方宣布其3月销量为辆,同比增长23.4%,凯美瑞和雷凌家族的销量都超过2万辆,虽然和乘联会的8.8万辆月销量、同比增长26.9%的数据有出入,但无碍它成为3月日系品牌中唯一一家批发和零售均保持增长的车企。东风日产虽然凭借6.7万辆的销量排在企业销量前十,但是同比下降33.5%,由于销量跌幅较大,日产汽车仅公布天籁、轩逸和逍客三款车系的销售情况,当年销量主力奇骏在换代后销量持续低迷。
而另一位日系巨头本田汽车,年3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销量为,辆,受新冠疫情及零部件供应紧张的影响,比上年同期下降33.2%。前3个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辆,比上年同期下降9.3%。
轿车:宏光
MINI
EV破四万辆/E级比宝来还要好卖
轿车销量排行榜方面,宏光MINIEV销量突破四万辆,达到辆,同比暴涨42.7%,把常胜将军轩逸拉下轿车销冠宝座,而轩逸在3月份售出辆,虽然放眼汽车市场,这个成绩仍属头号位置,但这也已经是轩逸连续同比下跌的第三个月,3月更同比大跌31.6%,受疫情和缺芯的影响较大。
宏光MINIEV在2月的销量还是26辆,虽然因为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加入了涨价行列当中,上调幅度为0元-元不等,但3月份销量竟是唯一一个破四万销量的车型,稳居销量榜首的位置,其不仅是轿车市场的销冠车型,还为国内电动车销冠,货真价实的“双料冠军”。
油价上涨、品牌有口碑、用车成本低等等都是这类替代老头乐的小车热卖的主因,虽然竞争对手相继出现,包括奇瑞QQ冰淇淋、长安糯玉米等,但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宏光MINIEV的地位还是稳定的。
特斯拉Model3在3月份的交付量是辆,同比增长2.8%,排行第三名。对于Model3的热卖,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甚至觉得这个成绩还不是它的天花板。另外,4月份也是特斯拉在国内交付的高峰期,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又轮到给国内订单,出口车辆缩减较多。不过,由于上海疫情封控的影响,预计4、5月份特斯拉的产销将会出现不小的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疫情等突发性事件,特斯拉在多地上线了自助提车服务,将传统的2小时左右交付流程缩短为最快20分钟的快捷模式,整个提车过程规避了与其他车主和特斯拉工作人员近距离接触风险。另外,对有需求的车主,特斯拉还在全国部分区域提供HomeDelivery(送车到家)服务,让车主坐在家里即可收到爱车。
轿车销量榜单中亮眼的车型当然还包括比亚迪秦,3月售出辆,排名销量榜第四,同比暴增.8%,当前仍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热销态势。其中,秦PLUSDM-i销量达到了台,同比增长达到了.4%,销量超过凯美瑞、卡罗拉、朗逸等一众长期热销车型。未来,随着比亚迪产能的提升,秦系列销量数据很可能还会进一步攀升,挑战前三名地位。
(比亚迪-秦PLUS)
自主品牌轿车除了比亚迪秦之外,长安逸动与吉利帝豪也都进入了榜单前十,其中逸动3月份销量达20辆,同比增长34.8%;吉利帝豪3月份销量达辆,同比增长23.6%。在超一半多的车型同比都下滑的情况下,进入榜单的几款款自主品牌轿车同比都迎来了大幅增长,表现相当优秀。
在历史悠久的合资B级轿车阵营中,广丰凯美瑞在3月份售出22,辆,同比大涨72.8%,力压本田雅阁、日产天籁和大众迈腾。
(长安逸动PLUS/吉利新帝豪)
在这个榜单里面,值得留意的还有奔驰E级,它是轿车销量榜前十五阵营中唯一上榜的豪华车型。辆的月销量成绩稍微领先宝马5系(月销量辆)。
SUV
:ModelY销量迫近四万辆/哈弗H6排名再跌
3月份SUV销量为74.2万辆,同比下降5.6%,环比增长25.9%;累计销量.8万辆,同比下降2.3%。虽然特斯拉ModelY在3月经历了8天内3次售价上调,目前售价已经从去年7月的27.90-37.79万元涨到31.69-41.79万元,但并不妨碍其在3月超越比亚迪宋、长安CS75PLUS、哈弗H6成为SUV销量榜冠军。而曾经的蝉联多个月的SUV销量冠军哈弗H6已经跌落至第四名,同比下跌43.7%。
特斯拉在3月的批发销量为辆,同比增长85%。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累计销量突破18万辆,达到辆的市场表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骑绝尘。此前由于上海超级工厂需要调拨产能满足出口需求,所以积压大批国内订单,来到3月ModelY在国内开启了集中交付,所以夺得SUV榜单的冠军也是意料之内。不过受疫情影响,上海超级工厂持续停产,ModelY的交付量在4月可能会遭遇大幅下滑。
得益于宋PLUSDM-i、宋ProDM-i等新能源车型的热销,3月份宋家族的销量达到了辆,拿下国产SUV销量冠军,同比大增.8%,刀片电池和超级混动DM-i系统功不可没。不久宋PLUSEV也会改款,重点提升续航能力,推出km和km两种续航版本,相信接下来也会维持优异销量甚至更上一层楼。
(比亚迪宋PLUS新能源)
长安CS75PLUS以辆的单月销售打败了第三代哈弗H6,而已经不是第一次。另外,今年2月,长安汽车正式推出了第二代长安CS75PLUS,产品力全面升级,同时也采用新老同台销售的策略。除此之外,长安CS55PLUS较2月增幅同样明显,3月销量增加辆达到辆,增幅高达%。
(哈弗H6)
(长安CS75PLUS/长安CS55PLUS)
(广丰威兰达)
在每月的SUV销量榜单中,当然也少不了本田CR-V和丰田RAV4荣放这类传统日系SUV的身影,值得留意的是,威兰达首次上榜,登上第八名位置,同比涨48.5%。不过CR-V在3月的销量就下滑得较为明显,相比2月减少了近辆,排名也从第二名下滑至第六名,同比跌幅达41.4%。RAV4荣放的3月销量较2月有小幅增长,不过排名却下滑了2名,同比跌幅为12.3%。
新能源:比亚迪多款车系大卖/QQ冰淇淋冲上前五
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45.5万辆,同比增长.4%,环比增长43.6%,环比增幅接近于前几年度。1-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0万辆,同比增长.4%。虽然新能源车市场受到涨价的影响明显,但由于涨价前订单表现火爆,总体订单依然非常充足。其中,前两名毫无悬念是宏光MINIEV和特斯拉Model3,比亚迪秦、汉和海豚都进入前十名。
在这份榜单里面,除了宏光MINIEV之外,还可以看到奇瑞QQ冰淇淋、奔奔EV、奇瑞eQ、零跑T03等微型车的身影,对于消费者来讲,购买理由其实也无非是这几项——价格极其低廉、试错成本低、绿牌、方便作为家里第二辆车、体积小巧便于停泊、足以应付简单市内通勤等等。
其中以QQ冰淇淋表现最为突出,在去年12月底才上市,1月份销量已经达到辆,3月已经以87登上第五名。虽然有模仿宏光MINIEV之嫌,3.99万元的起步价甚至还比宏光MINIEV贵,但似乎无阻消费者的喜爱。
新能源SUV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ModelY和比亚迪宋系列,理想ONE是新势力三巨头里面销量最高的,同比涨幅达.2%。随着今年理想L9的推出,理想汽车的销量或者能再创新高。
3月小鹏、理想、哪吒、零跑、蔚来、威马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较好,小鹏汽车3月交付台,环比增长%,同比增长%。一季度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为台,为去年同期的2.6倍。而蔚来3月份销量为辆,同比增长37.6%,今年一季度累计交付辆,同比增长28.5%。
就连曾经不起眼的哪吒汽车,3月销量数据仅次于第一名小鹏汽车,哪吒V系列的销量刷新纪录,高达8辆,同比增长了%,而哪吒UPro在上个月也交付了台。
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的新能源车批发辆,占据主流合资63%份额,大众坚定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其他合资与豪华品牌仍待发力。
MPV
:五菱宏光和GL8地位不变/赛那销量稳定上升
MPV方面,由于去年底到今年初都有不少出彩的车型上市,不久后还会有极氪、红旗等设计感极强的MPV出现,因此今年的MPV市场一度受到乐观看待。在销量排名中,五菱宏光和别克GL8依然把持着前两名的位置,尽管别克GL8依然是MPV市场销冠,不过相比2月辆的单月销量,本月销量有着明显下跌。一开始因为各种加价声音而备受质疑的丰田赛那竟然已经追赶上来。
丰田赛那刚上市时,因为加价备受吐槽,但如今消费者已经更加理性,面上也有可替代的、产品力强悍的MPV车型,赛那已经很难延续上代平行进口时的高价策略,因此不少经销商已经不再加价,而且等车的时间不会很久。因此赛那的销量呈现稳定升幅,从2月份的辆升至3月的辆。
豪华品牌:BBA仍稳占榜单巨头/ModelY是GLC销量的三倍
3月的豪华车零售为23万辆,同比下降14%,环比增长43%。豪华车3月初零售环比大幅走强,后期伴随主销区域防疫封控形势变化,未能延续2月态势。其中,高端轿车零售销量前10名车型中,前六名均为熟悉BBA经典车系,但有高达9款车的销量均呈现同比下滑趋势,有8款车的销量同比下滑幅度,更是在20%以上,最明显是宝马3系,单月零售销量为台,同比跌幅达51.0%,主要是由于遭遇疫情的影响,产能受到了较大幅度的限制。
奔驰E级的销量达到了辆,尽管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同比下滑(7.2%),但仍是本次榜单中最卖座的车型。不过宝马5系也紧跟其后,差距仅辆。另外,而在第一季度宝马5系依旧占据了高端轿车销量冠军的位置,中期改款凭借出色的口碑和不俗的产品力,在同级中依然能够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此外在3月份,奥迪A4L和A6L分别位居销量榜第三、第四的位置,其中奥迪A6L单月零售销量为台,位居第4名。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36.8%;A4L也实现了销量破万。奥迪这两款车型的销量下滑趋势已经开始收窄,未来随着受疫情和缺芯问题影响的减弱,这两款车型的销量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而在高端轿车二三线阵营里面,沃尔沃S90的销量仅为辆,同比下滑了35%,车型陈旧、品质问题增多以及口碑的下滑是其主因。此外,红旗H9在3月份也遭遇了疫情的影响,销量仅为辆,同比下滑了31.3%。而凯迪拉克CT6在3月份的销量仅为辆,同比下滑46.2%,而捷豹XFL再度进入销量排名前十的行列,虽然是同比上涨了20.1%,但辆的数字仍非常单薄。
高端SUV领域,ModelY以辆的成绩大比数胜出,甚至是第二名的奔驰GLC的三倍之多,销量暴增的原因上文已经有所提及。值得 高油价成为购车刚需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虽然最近有小幅下跌,但仍然难以保证会否稳定。除了纯电车之外,混合动力也是解决方案之一,3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辆,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32%。其中丰田辆,本田90辆,长城汽车辆,广汽乘用车辆,吉利汽车辆,东风日产辆,混动逐步成为新热点。令人期待的是,自主品牌在今年将会动作频繁,例如新势力造车会有数款重磅产品投放、比亚迪的“车海战术”等等,到时残酷激烈的汽车市场又会出现哪些变数呢?(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杨嘉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