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一个月或在十二月中累计超过十二周,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
1、酸:酸在本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未明。多数FD患者胃酸分泌正常,胃黏膜对酸或十二指肠内容物的敏感性也无异常,但抑酸治疗对少数患者确实可起到缓解消化不良症状的作用。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流行病学研究未能证实H.p感染与本病之间密切相关,但也无足够证据排除两者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根除H.p确实有部分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得到改善,所以一般认为Hp感染仍是本病的原因之一。
3、脂肪饮食:消化不良症状常在高脂肪餐后加重。
4、心理因素:有证据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高敏感性的发生起重要作用。精神不集中时,机体对胃肠道扩张的敏感性降低,而注意力集中或处于焦虑等精神紧张状态时,症状往往加重。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慢性胃炎
很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与慢性胃炎十分相似,在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中,30%~50%伴有慢性胃炎。但其炎症病变程度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轻重并不平行,而且不少“慢性胃炎”患者通过改善运动功能,如给予促动力药,症状可明显改善甚至消失。
内镜下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大量健康人群普查,常存在浅表性胃炎,但临床上可无症状,因而常无需治疗。而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消化不良约占消化内科患者52.6%,其中一半以上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上常见到一部分治疗有效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病例,治疗后复查胃镜,其镜下及病检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这就提示我们有症状的轻度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属等同概念。因此临床上医生一定要向病人解释清楚,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属镜下诊断,而临床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防
1、进餐时应保持轻松的心情,不要匆促进食,也不要囫囵吞食,更不要站着或边走边食。
2、进餐应定时,不要泡饭或和水进食,饭前或饭后不要马上大量饮用液体。
3、进餐时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子曰:食不语。
4、不要在进餐时饮酒、进餐后不要马上吸烟。
5、不要穿着束紧腰部的衣裤就餐。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饮食中应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及睡前进食过量;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加强体育锻炼;要特别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
更多胃肠道健康咨询,请留言,郭老师会尽快回复您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