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

病因

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尚未完全明了,比较明确的病因有:

1.细菌、病毒及毒素

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浅表性胃炎。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黏膜而引起浅表性胃炎。经发现90%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症改变。

2.吸烟

烟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慢性炎性病变。

3.药物

某些药物如水杨酸制剂、皮质激素、洋地黄、消炎痛、保泰松等,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损害。

4.刺激性食物

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5.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细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黏膜炎性损害。慢性肾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对胃黏膜产生刺激性损害,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6.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经胃镜发现或证实胆汁反流是引起浅表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黏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向弥散至黏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浅表性胃炎。

7.幽门螺杆菌(Hp)感染

Hp感染是浅表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Hp可能主要是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使H+反向弥散,最终引起胃黏膜的炎症。

8.心理因素

由于心理卫生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抑郁状态,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导致胃黏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胃黏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黏膜屏障作用,形成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

关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

慢性胃炎一般分为三个类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旧时称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过去的诊断,现在为了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统一,已摒弃不用,改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镜下的表现:内镜下可见黏膜红斑、出血点、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

当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时,描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黏膜内出血等。

有60%以上的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或称慢性浅表性胃炎),那么该病还要不要诊断呢?

(1)人每天需要进食,胃会受到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如:饮食(长期或大量饮酒,吸烟,饮食不规律,饮食过冷或过热、粗糙坚硬,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胃酸、胃蛋白酶、胆汁、幽门螺杆菌、药物等等。当然胃黏膜还有保护机制,当损害因子超过保护因子时,胃黏膜就会损伤,我们每天都在做些损害胃的事,难道不是吗?

(2)从以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标准看,确实该类患者与正常的胃黏膜不同。

(3)胃镜常规活检病理检查,该类患者胃黏膜都有或多或少慢性炎症存在。

慢性浅表性胃炎要不要治疗?

该病症状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胃部疼痛、饱胀及堵塞感,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恶心、食欲不振、消瘦等现象,可由饮食不当、情绪刺激、劳累和气候变化等引发。

患者症状的有无及轻重与胃黏膜炎症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部分患者可以没有症状。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不论有无症状都需根除!

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以明显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尤其在萎缩、肠化生发生以前根除者获益更大。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患者症状大多能够控制、胃黏膜的炎症能明显好转。

有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当然需要治疗

这分为两种情况:

1.短时间内出现上述症状者,这是胃黏膜慢性炎症在诱因下加重的关系,以去除诱因,短期对症治疗和保护胃黏膜为主。

(1)以上腹疼痛、烧心、反酸等症状为主时,可选用药物:首先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症状较轻时可以选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或抗酸剂(如:氢氧化铝、复方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

(2)以上腹饱胀或堵塞感、早饱、纳差、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时,可选用药物: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比利、伊托必利);助消化药(如:复方消化酶、米曲菌胰酶片、胰酶肠溶胶囊、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胰酶片、多酶片等)。两者合用可提高疗效。

(3)适当加用胃黏膜保护剂,以隔离损害因子对胃黏膜的损伤,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如:硫糖铝、瑞巴派特、铝碳酸镁、替普瑞酮、尿囊素铝等。

2.反复上腹不适者,往往还伴有精神紧张、烦躁、情绪低落、眩晕、失眠、心悸、健忘等,这些现象反过来又可加重慢性胃炎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复杂,不易治愈。这时应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1)对症治疗和保护胃黏膜(同前述),对这类患者同样重要。

(2)必须加用降低内脏敏感性的药物,主要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塞平、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3)功能性消化不良,部分患者伴有焦虑情绪状态,必要时再加用小剂量镇静药(如:劳拉西泮、氯硝西泮),也强调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步加大剂量,以最小剂量控制症状,待症状控制稳定后再逐步减少剂量以防复发,但必须保证患者睡眠!

(4)医者必须与患者多多沟通,解释患者症状发生的机制,强调与情绪、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叮嘱患者放松情绪,转移注意力,鼓励患者多做放松运动,如散步、慢跑、打泰极拳、练瑜伽等等,这与使用药物一样重要!

没有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否要治疗?

这需要根据病理检查而定,这是因为:

1.胃黏膜炎症程度与患者症状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2.患者症状有无、轻重还与患者耐受程度有关。

3.长时间胃黏膜慢性炎症,进一步可发展成萎缩性胃炎,增加胃癌发病率。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活检病理示中、重度慢性炎症,尤其是重度慢性炎症者,仍应适当治疗,以止酸,保护胃黏膜为主,可优先选用具有抗炎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

只有病理是轻度慢性炎症者,不需要治疗!但仍应注意自我保养,以免加重病情!

医院胃肠科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早期诊断各种慢性胃炎。规范治疗清除幽门螺杆菌。

咨询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南昌哪家医院好
白癜风注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tl/2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