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胃肠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白癜风诊疗指南 http://www.xftobacco.com/

一、发病

机理

羊在致病因素的强烈刺激下,导致胃肠道出现程度不同的病变,如充血、渗出、出血、化脓、坏死以及溃疡等。某一段胃肠道发生炎症的轻重程度与致病刺激物在该处的浓度、不同胃肠道区段的酸碱度、有毒物质溶解度、有毒物质的排出部位以及某些病原体和组织间的特殊亲嗜性相关。如胃肠壁上皮细胞发生损伤、脱落,加之蠕动变快,会对胃肠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产生严重影响;消化道内容物出现异常分解,生成的产物会进一步对胃肠壁产生刺激,并导致粪便恶臭。急性胃肠炎,主要是由于受到强烈刺激,促使肠蠕动加快,分泌作用增强,从而引发严重腹泻;发生严重腹泻后,会造成大量的肠液、胰液流失,钾离子、钠离子损耗增多,抑制大肠段对液体的重吸收或者完全丧失,从而造成脱水、电解质流失以及酸碱平衡被破坏;因黏膜发生肿胀,胆管被阻塞,使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同时分娩大量毒素,加上黏膜损伤,能够吸收这些毒素以及肠内发酵、腐败的产物,并进入血液,从而导致自体中毒。

另外,伴有脱水,导致血液变得黏稠,外周循环阻力变大,促使心脏负担加重;当心脏代偿作用消失后,会快速出现心力衰竭,导致外周循环衰竭,从而出现休克。如果只有胃和十二指肠发生炎症,由于副交感神经被抑制,会减缓肠蠕动,影响排粪,加之大肠依旧能够吸收水分,因此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腹泻症状。但如果胃肠道内的有毒物质被吸收,就会导致自体中毒。慢性胃肠炎,主要是由于结缔组织增生,肠腺、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发生萎缩,导致运动机能和分泌机能减弱,造成消化不良、肠臌气以及便秘;如果肠内容物停滞,并出现发酵、腐败,生成有毒物质,当这些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就会引发自体中毒。

二、病因分析

该病通常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合理而引起,如圈舍湿冷、饲喂过多、突然更换饲料、饲料品质较差(如冰冻、发霉等)、食入有毒植物中毒及受到冷水刺激等,都能够引发胃肠炎。仔羊在离乳期间,如果突然饲喂质地粗硬的饲料,也容易出现发病。

羊缺乏营养、长距离车船运输等,会导致机体防御能力降低,影响胃肠的屏障机能,使平常在胃肠道存在而不会导致发病的细菌,如坏死杆菌、大肠杆菌等,毒力会明显增强,从而开始有致病作用。

另外,由于滥用抗生素,不仅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还会使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导致二重感染。继发性胃肠炎,羊感染多种传染病(如出血性败血症、口蹄疫、副结核病、结核病等)以及寄生虫病(如羊肝片形吸虫病、羊钩虫病等),此外,其他器官(口腔、牙齿、心脏、肝脏、肺脏、肾脏等)发生疾病,也可继发引起胃肠炎。

三、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羊主要出精神萎靡,减少采食,但增加饮水,消化紊乱,口干且出现口臭,逐渐呈现胃肠炎症状。随着症状的加重,病羊腹痛不安,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1℃左右,流泪增多,眼球下陷,眼结膜充血,胃肠道内容物出现异常发酵或者腐败,促使胃肠道有害细菌的毒害作用增强,出现腹泻后会造成机体脱水以及酸中毒,排出粥样粪便,并散发恶臭味,且腹泻逐渐加重,粪便中混杂没有完全消化的饲料残渣以及肠黏膜碎片。发病后期,少数症状严重病羊的肛门变得松驰,排便失禁,拒绝走动,往往卧地不起而陷入昏迷状态,大部分极度衰竭,并在抽搐中死去。

四、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病羊发生严重腹泻,可使用抗菌素或者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成年羊可肌肉注射20~30mL10%磺胺嘧啶注射液,羔羊注射10~15mL,每天2次。病羊腹痛时,可肌肉注射4~6mL10%安乃近,并配合灌服2~5g次硝酸铋或者鞣酸蛋白。为避免胃肠内容物发生腐败,病羊可内服~mL0.1%高锰酸钾,每天1~2次;或者灌服添加2~3g碳酸氢钠和2~3g磺胺脒的淀粉浆。病羊明显脱水后,要尽快采取补液、强心和解毒治疗,可静脉注射~mL5%葡萄糖溶液、60~mL复方氯化钠溶液、4mL10%樟脑磺酸钠、60~mL5%碳酸氢钠、mg维生素C,每天1~2次。

中药治疗:方取5g黄芩、3g茵陈、10g大黄、3g栀子、3g黄连、5g黄檗、10g郁金、3g白芍,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羊灌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1周,可有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方中黄芩用于清热燥湿,可治疗痢疾、温热病等症状;茵陈用于解热、清热利湿、抗炎;大黄用于解毒、清湿热等;栀子用于镇静、止血、消肿、护肝等;黄连用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黄檗适宜湿热泻痢使用,用于解毒、清热燥湿;郁金用于清心解郁、活血止痛;白芍用于柔肝止痛、平抑肝阳、补血养血等,可治疗泻痢腹痛、阴虚发热等症状。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qb/6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