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情绪的肌肤啊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11534.html
萎缩性胃炎包括化生性萎缩性胃炎和非化生性萎缩性胃炎,其特点为粘膜正常腺体的减少。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技术已开始用于诊断萎缩性胃炎,但仍很难高度准确地检测萎缩性胃炎。
为此,来自中国医院的姜泊等对共聚焦显微内镜(CLE)、窄带成像(NBI)与色素内镜(CE)检测萎缩性胃炎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CLE可以实时评估,并对萎缩性胃炎进行分类。文章发表在近期的JClinGastroenterol杂志上。
研究分别对来自87例患者胃粘膜的个部位使用NBI、CE和CLE进行检测并得出诊断。研究纳入标准为:患者之前或者现在有HP感染、胆汁反流、非甾体类抗炎药的长期使用史,或已经确诊为萎缩性胃炎。排除标准为:患者有凝血障碍未校正、怀孕或哺乳、荧光素过敏以及晚期胃癌。研究对每种内镜技术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进行对比。
研究使用所观察部位的组织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胃小凹可以通过放大内镜分为以下五种类型:A型,圆形小凹;B型,短棒状小凹;C型,细长弯曲的小凹;D型,开口膨大的网状小凹;E型,绒毛状小凹。A型与B型定义为非萎缩性胃炎,C型、D型和E型定义为萎缩性胃炎。(图1)
图1.CE与NBI对胃小凹进行分类。A.圆形小凹,见于正常胃体和胃底粘膜的胃底腺。C.短棒状小凹,见于正常胃窦的幽门腺。E.细长弯曲状小凹,见于萎缩性胃炎或慢性胃炎的胃窦。G.网状小凹,见于严重炎症或萎缩性胃炎。I.绒毛状小凹,主要见于肠上皮化生性萎缩。(B)、(D)、(F)、(H)和(J)为对应的NBI图像。
此外,化生性萎缩性胃炎与非化生性萎缩性胃炎的特征也不一样。非化生性萎缩性胃炎的特征为:小凹数量减少及腺体开口显著膨胀。然而,化生性萎缩性胃炎的特征为:出现杯状细胞、柱状吸收细胞与刷状缘以及绒毛状小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基于CLE确定的非化生性萎缩和化生性萎缩,其他情况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图2)
图2.正常及萎缩性粘膜的CLE图像。A.正常胃黏膜的胃底腺。B.正常胃窦部的幽门腺。C.胃窦化生性萎缩,可见大而黑的杯状细胞。G.胃窦部的化生性萎缩,可见杯状细胞(右箭头)、吸收细胞(左箭头)和刷状缘(上箭头)。H.非化生性萎缩,可见胃小凹减少及小凹开口膨大。I.慢性炎症导致的轻度减少的小凹和小凹开口膨大。(D)、(E)、(F)、(J)、(K)和(L)为对应的组织病理学图像。
研究结果显示,在对胃小凹分类方面NBI与CE具有相同的效能。在诊断萎缩性胃炎方面,CLE比CE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在诊断非化生性萎缩方面,C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76%和91.89%。在诊断化生性萎缩方面,C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94%和96.86%。CLE用于预测组织病理学上的胃炎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一致性均较高,分别为0.和0.。
研究表明,CLE在萎缩性胃炎的实时评估中是可靠的,同时它也能够鉴别化生性萎缩与非化生性萎缩。
来源:丁香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