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十人九胃”,这就说明了胃部疾病的普遍性。据调查,我国胃肠疾病患者高达1.2亿,其中慢性胃炎患者为30%,而且胃癌的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与肝癌,位居第三。如果得了慢性胃炎,为了身体健康,你应该知道这些知识!
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各种病因导致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最常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类。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有消化不良症状,如中上腹不适、饱胀、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与所吃的食物种类有关。
病情预警
1.?胃黏膜糜烂的患者
会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出血量大时出现呕血、黑便,出血量小时,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2.?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
会出现畏食、贫血和体重减轻。
3.?多灶萎缩性胃炎患者
极少数会发展为胃癌,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及体重减轻。
需要做哪些检查?
1.?胃镜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
2.?幽门螺杆菌检测
3.?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维生素B12水平测定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胃炎。
为什么会得慢性胃炎?
1.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经久不愈而发展成为慢性浅表胃炎。据研究,慢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高达95%。
2.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饥饱失常、过食辛辣、腌渍、烧烤等食物,迫害胃粘膜。
3.刺激性物质长期饮烈性酒、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物质,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4.某些药物某些药物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损害。
5.胆汁反流胆汁中含有的胆盐可破坏胃粘膜屏障,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反弥散进入胃粘膜而引起炎症。
慢性胃炎该如何调理?
俗话说胃病需要“三分治七分养”,胃部调养应在治疗的基础之上,经过全面检查后再进行系统的治疗,同时配合精神方面的调养,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胃就像一部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机器,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会对胃粘膜造成机械性损伤,保持饮食节制是治疗胃病的关键。此外,精神的高度紧张也是胃病的一大病因,故保持身心愉悦很重要!
慢性胃炎正确的饮食方式
1.宜少宜精宜少是指不待过饥时才吃食,要定时定量,每餐饭都吃七八分饱,不暴饮暴食。宜精是指少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要求饭菜精工细作,少吃慎吃油炸和油煎食品,提倡老人常吃些包子、馄饨等带馅食品。蔬菜及水果宜首选含纤维素含量少的,也即是比较少渣和细软的,如冬瓜、黄瓜、苹果、芒果、香蕉、橘子等。韭菜、芹菜等含纤维素较高,当慎吃。
2.宜温宜洁宜温是指入口时的饭菜要温,不吃生冷瓜果,慎吃凉拌菜,也不吃过热的烫食,如麻辣烫火锅。宜洁是指老人的抵抗力差,故要格外注意防止不洁食物入口。
3.宜鲜宜淡宜鲜是指蔬菜和水果要选择新鲜的,也指饭菜要现做现吃,不吃剩饭剩菜。宜淡是指饮食少盐,少油腻。清淡的食品既易于消化吸收,又不刺激胃黏膜,有利于养胃。
4.宜软宜缓宜软是指烹调饭菜应软烂,故应多用煮、蒸、炖的方式,要尽量避免油煎、油炸。不吃半熟之品及坚硬之食,豆类、花生米等坚果类要煮透、烧熟,使之软烂。宜缓是指老人吃饭不应草率、急躁,要细嚼慢咽,每口饭都要充分地咀嚼。
5.宜先稀后干稀是指稀粥和清淡少油的汤水,如红豆粥、燕麦粥、米羹、蛋花汤、裙带菜汤、紫菜汤等。饭时先吃点稀食,能把胃“激活”,让胃处于活跃状态,就有益于消化接着吃下的米饭、馒头等干食了。同时,稀食也能润滑口腔、食道和胃黏膜,有利于食物下咽,能减少干食对胃的刺激。
俗话说,胃病“七分靠养三分靠治”,所谓养,除了心情愉快外,主要就是指吃容易消化和具有保护胃黏膜作用的食物。适合老人的具有养胃作用的食物有小米、山药、南瓜、香菇、苹果、香蕉和红茶等。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