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你知道多少

我们常常因为胃酸,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去看消化科医生,医生常常建议我们做胃镜。做完胃镜,我们经常拿到一张报告,上面写着: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据统计,慢性胃炎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几乎每个人都可能患有这种“病”,即便是无症状的“健康人”似乎也难以幸免!那么,如果医生告知你得了慢性胃炎,你是治还是不治呢?俗话说:“十人九胃”,对于慢性胃炎,大家一定要理性看待,虽然对于一些轻度的慢性胃炎,通过饮食调理和合理的药物治疗,存在“治愈”的可能性,但通常也是容易复发的,因此,对于慢性胃炎来说,还是要注意胃部的养护,同时结合药物治疗,减少疾患影响生活,防止进一步发展成更严重疾病,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者的80%-90%,随着年龄增长,萎缩性病变的发生逐渐升高。结合临床、内镜和病理组织学结果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胃炎。慢性胃炎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幽门螺杆菌(Hp)的长期感染、环境、饮食、免疫因素等有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无典型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饱胀或疼痛、嗳气、反酸等,部分还可有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

中医如何论治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名诊断以症状诊断为主。以胃痛为主症者,诊为“胃脘痛”;以胃脘部胀满为主症者,诊为“胃痞”。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更确切地提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胃痞的“痞”,是指“痞塞不开,胀满不行”,且常伴有胸膈满闷,得食则胀,嗳气则舒。多为慢性起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胃痞病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药物来调理。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是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之一。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邪犯胃、饮食失调、七情内伤、劳倦内伤等因素有关。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者相互配合完成水谷的运化、输布和气血的化生。饮食不节或饥饱无常等,日久可伤及脾;情志失调导致肝疏泄失常,横逆犯脾胃,伤及脾胃;劳逸无常,作息无时等,久亦耗气伤脾,伤及中焦;久服药物,药毒伤胃;寒温不适,外邪伤胃;感染疫毒(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伤胃;其它脏腑久病,日久损及脾胃,上述病因最终均可损害脾胃而致脾胃虚弱,中气亏虚。《素问·刺法论》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而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为发病之本。中医药对慢性胃炎的主要干预手段有药物治疗、针灸疗法等,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配合饮食调节、心理疏导等方法综合调治。

如何防治?

慢性胃炎可防可治,大多数成人胃粘膜均有非活动性、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这是胃粘膜组织正常更新、修复过程,为生理性粘膜免疫反应,往往不需要药物治疗。针对其他病理性慢性胃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往往需要借助药物来控制。而且,做好预防措施才是关键。

1.饮食控制。

关于饮食行为与慢性胃炎的关系研究显示:进餐无定时、进食过快、暴饮暴食、喜食热烫食、烧烤、口味偏咸、饮酒等为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慢性胃炎患者应尽量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或损伤的食物(如辛辣食物、含亚硝酸盐食物等)及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2.心理调摄。

中医认为胃与肝在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正常状态下,肝气疏泄,气机畅达,促进协调脾胃升降运动以及饮食消化吸收。若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引起肝疏泄不畅,肝气横逆或肝气郁结,克伐中土,破坏了肝胃相和的关系,从而出现胃脘痞胀、疼痛、嗳气、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口苦等症状。因此慢性胃炎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3.生活调摄

慢性胃炎患者应当避免长期过度劳累,在冬春季节尤需注意生活调摄。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两个动作,也可以防治胃炎。

按摩腹部:取坐位或仰卧位,搓热双手,两手重叠置于腹部,先用掌心绕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20~30次,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转摩20~30次,此为“摩腹”。若摩腹稍加用力,将力气透过皮肤而直贯肌肉及胃肠者,则为“揉腹”,本法宜饭后进行。摩揉腹部不仅可促进胃肠蠕动,而且还能增进腹腔及其胃肠道血液循环,所以可防治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胃肠疾病。

点揉中脘穴: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食指或中指点揉中脘穴(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处),持续约1分钟。或取仰卧位,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左手的掌心紧贴于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30~50次,具有健脾益胃、调理中焦、降逆和胃的作用。适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溃疡病、胃下垂、消化不良以及便秘的预防与治疗。

4.随访监测

由于慢性胃炎发病率高,并且大多数患者早期无任何明显不适症状,并且与年龄有关。建议超过3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胃镜检查一次,以判断慢性胃炎之有无。同时根据镜下活检的病理报告,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定期随访治疗。

最后慢性胃炎的发展是一个慢性、长期的过程,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如情志、饮食、环境等的影响而出现病情反复,中医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论治,发挥个体化以及中医内外治疗法等综合治疗的优势,可以确保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还可以调整患者“内环境”,改善体质,从而达到良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zs/7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