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偶尔还有暴饮暴食,喜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种种的不良饮食习惯,对我们的消化系统都是一种刺激,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比如胃炎,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关于胃炎的的小知识。
一、什么是胃炎
胃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按临床发病的缓急,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胃炎两大类型。
1.急性胃炎
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等症状。
2.慢性胃炎
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随年龄增长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二、导致胃炎的原因是什么
常见的原因有: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以通过手、不洁饮食、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当幽门螺旋杆菌进入胃内,部分可以被胃酸消灭,部分就侵袭我们的胃粘膜,导致炎症的发生;
2、十二指肠-胃反流,如果有胃肠慢性炎症、消化吸收不良等,可能会导致反流;
3、自身免疫:当体内出现针对壁细胞或内因子的自身抗体时,可能会影响胃酸分泌,导致维生素B12缺乏,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
4、年龄因素和胃粘膜营养因子缺乏,老年人的胃粘膜常见小血管扭曲,导致黏膜营养不良、分泌功能下降、屏障功能降低,出现老年人胃粘膜退行性改变,而年轻人如果饮食习惯单一,营养缺乏也会使得胃粘膜修复再生能力下降,导致炎症发生。
三、胃炎的临床表现
不同胃炎的临床表现会有所不同,常见的临床表现:
1.上腹痛
大多数胃炎患者有上腹痛。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
2.腹胀
部分患者会感腹胀。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嗳气
有嗳气。表明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4.反复出血
出血是在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
5.其他
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四、胃炎的治疗
通过胃镜检查可以诊断胃炎。
胃炎的治疗分为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药物治疗:
1、保护胃黏膜药:常用的药物有胶体次枸橼酸铋、硫糖铝等;
2、调整胃肠运动功能药物:上腹饱胀用多潘立酮等。打嗝、腹胀或有反流现象为主者,可用胃动力药;
3、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应服用抗生素,都有清除Hp的作用,一般可选用两种,常与胃黏膜保护剂和抑酸剂联合应用,具体见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