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温中健脾,和

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脘饱胀、隐痛,嗳气,食欲不振,吞酸等,属中医学“嗳气”“痞满”“胃脘痛”“纳呆”“嘈杂”“吞酸”等的范畴。慢性胃炎病程迁延,病因较多,证型复杂,容易复发,有实证、虚证,也有虚实错杂之证。一般早期多实证,中期多虚实错杂证,后期多见虚证,同时各证型之间又有一定联系,可以相互转化和兼见。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得热痛减,饥而痛增,进食后痛减,泛吐清水,纳差脘痞,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甚则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虚弱或迟缓。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15g,黄连6g,吴茱萸5g,煅瓦楞子15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10g,陈皮12g,半夏10g,茯苓15g,延胡索10g,白术15g,建曲12g,麦芽12g,甘草6g,大枣6枚。本型以胃痛隐隐,喜温喜按为其特点,在临床中较为多见。祛寒常用温药,但不可过服、久服,以免化燥伤阴,引发变证。在此型患者的治疗中,健脾益气和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脾胃强健,饮食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逐渐增强,才能邪祛正安,党参、白术、茯苓、砂仁、陈皮、建曲、麦芽、鸡内金等药应根据情况及时应用。出处:胃肠病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注:以上药物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任何肠胃疾病疑问,可咨询郭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zs/56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