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病,发病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有很多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检做胃镜的时候被医生告知患有慢性胃炎,而做胃镜的人,80-90%都会检查出慢性胃炎;
有些人的症状则是上腹部饱胀、上腹部闷痛、反酸、嗳气、恶心等等;
而比较少见的则是以厌食、消瘦、贫血为主要表现的。
今天戴医生和大家谈谈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如何预防。
那么,是什么引起慢性胃炎发作呢?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尿素酶、细胞毒素、酶、幽门螺杆菌抗体)等,直接或者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
2.遗传以及自身免疫因素:
有些慢性胃炎的人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导致胃里面的壁细胞减少,胃酸分泌减少。
3.饮食因素:
长期饮用浓茶、咖啡,以及食物刺激(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等),以上物质直接导致胃黏膜的损伤。
4.药物损伤:
非甾体类抗炎药(又名解热镇痛药,通俗的讲,就是止痛和退烧的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5.烟、酒:
长期饮用烈酒直接损伤胃黏膜。
香烟中的尼古丁则减少胃黏膜血流、引起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最终导致胆汁反流损伤胃黏膜。
6.各种原因的胆汁反流:
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胃十二指肠反流,可引起的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而这类情况往伴有上腹部的烧灼感、烧心、胸闷等症状。
7.其他病因如心力衰竭、肝硬化、营养不良等。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胃炎根据胃镜的检查结果,可以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特殊型胃炎,而萎缩性胃炎伴有重度肠化生、不典型增生有癌变可能,需要慎重对待。
慢性胃炎的预防措施根据上面我们所说的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我们在预防慢性胃炎可以这么做:
1.定期检查幽门螺杆菌,并及时根治。
目前很多研究已经表明,胃里面的幽门螺杆菌和多种胃部疾病有直接关联,例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90%以上的慢性胃炎有Hp感染。
通过正规的治疗,是可以将幽门螺杆菌进行根治的,在戴医生之前的文章里有提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点击这里查看。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同时也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并减轻胃部炎症程度。
检查方法一般有呼气法、胃镜下活检、血清学检测等方法。
2.饮食调整
避免浓茶、咖啡、刺激性饮食(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饮食以易消化无刺激性为主,少吃过酸过甜食物及饮料,忌浓茶、咖啡,进食细嚼慢咽,按时进食,不暴饮暴食。
3.戒烟戒酒
因为已经明确烟酒可以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害,所以如果有烟酒习惯的朋友,最好戒烟戒酒。
另外,戴医生仍然提醒一下大家,喝点酒没有害处这种说法已经明确是错误的,烟和酒都是明确的致癌物,最好戒掉。
4.避免药物损害,不要滥用药物
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大部分的药物在正规的治疗剂量下副作用都是可控的,大家没有必要对激素和解热镇痛药畏之如虎,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单纯凭自己的感觉,无节制的滥用药物。
5.胆汁反流的处理
一般我们使用抑制胃酸分泌(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保护胃黏膜(铋剂、硫糖铝、铝镁加、磷酸铝等)、促进胃动力(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比利等)等药物来消除或减少胆汁反流,保护胃黏膜正常的屏障能力。
6.定期体检,必要时胃镜检查。尤其是家族中有胃癌病史的。
7.如有出现胃部症状短时间内加剧、消瘦、厌食、黑色大便等情况,最好及时就医。
本文为戴建明医师所写,发布于“戴建明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