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小常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患胃肠道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慢性胃炎,其不仅仅是影响人的肠胃功能,更多情况下,还可通过神经反射严重干扰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使病人出现久治不愈的头痛晕眩、全身疲乏等症状,陷入所谓的神经官能症或亚健康状态。 慢性胃炎的发病多与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如:长期过量饮酒、浓茶、咖啡,长期过量食用辣椒、芥末等刺激性强的调味品。更重要的是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不按时进餐或不进早餐,盲目减肥控制进餐或暴饮暴食使胃黏膜受损伤。主要症状有上腹饱闷感、嗳气、反酸、恶心、烧心、隐痛、食欲下降等。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对防治慢性胃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然,患者一旦发生急性胃炎应及时治愈,防止转化为慢性胃炎。 饮食治疗原则:
食宜定时定量:每日三餐应按时进食,且不宜吃得过饱。正餐之间可少量加餐,但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正餐。 注重软、烂、消化:食用的主食、蔬菜及鱼肉等荤菜,特别是豆类、花生米等硬果类都要煮透、烧熟使之软烂,便于消化吸收,少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要求食物要精工细作,富含营养。 保持新鲜、清淡:各种食物均应新鲜,不宜存放过久食用。吃新鲜而含纤维少的蔬菜及水果,如冬瓜、黄瓜、番茄、土豆、菠菜叶、小白菜、苹果、梨、香蕉、橘子等。吃清淡少油的膳食。清淡膳食既易于消化吸收,又利于胃病的康复。 讲究烹调方法:宜选用的烹调方法为蒸、煮、焖、炖、烩、汆。不宜选用煎、炸、熏、烤等烹调方法,因为用这些方法加工出的菜肴不易消化,机体很难吸收。 莫忘饮食禁忌:慢性胃炎患者忌食烈性酒(其他酒类也应少饮或不饮)、香烟、浓茶、咖啡、辣椒、芥末等刺激性强的调味品。不宜吃过甜、过咸、过浓、过冷、过热、过酸的汤类及菜肴,以防伤害胃黏膜。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也会对胃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
名医介绍
省级名中医——刘红书.12月生,山东阳谷人。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大学本科学历,主任医师,脾胃病科主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五级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谷越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继承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学科带头人)”,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委员会委员,聊城市医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聊城市中医药学会理事。
在临床实践中,突出中医特色,以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临床实践,站在“天地人”及人体生命过程之高度辨治脾胃病,强调即要顾护脾胃,更应充分发挥“后天之本”在人体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坚持辨病辨证并重的原则,更好服务于临床。辨病是探讨病因诊断、病位诊断、功能诊断、提出病名、判断病情等的方法;辨证是探讨确定证位、辨别证性、探求证本、分析证势、提出证名等的方法。辨证与辨病是二者不可分割之统一体,只有二者并重,才能更好服务于临床。重视“整合医学”之优势,最大限度提高临床疗效。坚持以中医思维方式方法解决处理临床问题,突出中医特色;立足于脾胃病学科,整合中医其它学科之优势;立足于中医学科,整合西医各学科之优势,以最大限度提高临床疗效。选方用药,推崇经方,充分体现中医简便廉之优势。
科研著作及荣誉奖项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来,先后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国家级主编著作3部,完成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项目及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各1项;主持聊城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并获聊城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主持在研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1项。
30余年来,始终遵从“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从医理念,认为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只有不断进取,提高业务知识,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在本市及周边地区中享有较高声誉,医德高尚、学术精湛,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公认。
年7月被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授予防治非典型肺炎三等功;
年被评为“聊城市名中医”;
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被山东省卫生厅授予“山东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学科带头人)”称号;
年被山东省卫生厅、人事厅评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五级师承教育指导老师。
刘红书工作室简介刘红书山东省名中医工作室成立于年,通过整理刘红书主任医师的临证医案及其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的诊疗经验等,研究总结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同时大力推进其学术经验的继承和带徒工作,以工作室为教学平台,通过跟师查房、跟师出诊等方式,培养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为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周四全天
联系电话
联系方式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