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4/5488012.html
慢性萎缩性胃炎怎么治
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通常分为A型萎缩性胃炎和B型萎缩性胃炎;按照萎缩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胃镜+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无痛内胃镜让人在睡眠中完成检查,容易接受,让人不再谈“胃”色变。
萎缩性胃炎与哪些因素有关?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的最主要的因素;另外长期的吸烟、饮酒,不当饮食(喜食腌制、霉变、熏烤和油炸等食物,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滥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长期接触重金属、放化疗以及遗传免疫因素;均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因素,并会加快萎缩性胃炎向胃癌的转变。
萎缩性胃炎的危害有哪些?
A型萎缩性胃炎患者常因内因子缺乏引起恶性贫血;且血清胃泌素升高,增加了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
而对于B型萎缩性胃炎,轻度萎缩、肠化在去除损害因素后能逆转;但对于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肠化、异形增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大大增加;一般认为其发展路径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萎缩性胃炎的年癌变率约为0.5%~1%,因此对于萎缩性胃炎,尤其有
胃癌家族史的患者,我们开展了高危患者登记和随访工作,旨在预防和发现早期胃癌、早期治疗。
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怎么治?
①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关键
强调联合治疗,推荐“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二个抗生素+铋剂,疗程10天~14天。根除治疗失败后,细菌处于球形变,呈不活跃状态,再次治疗会降低根除效果,因此,对于治疗失败者,可考虑停药一段时间,2个月左右,使细菌恢复原来的活跃状态,可提高再次治疗成功率。
②胃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保护剂的作用:预防和治疗胃黏膜损伤,保护胃黏膜,增加胃黏膜血流,可增强胃黏膜屏障;促进上皮的生长和组织修复,对糜烂、溃疡有愈合作用。具体药物有:胶体果胶铋、康复新液、铝碳酸镁片、磷酸铝凝胶、瑞巴派特、前列腺素类、替普瑞酮、谷氨酰胺等。
③维生素和叶酸临床上还使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B2、叶酸、β-胡萝卜素等,作为治疗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的手段。此外研究证实,具较高叶酸水平者发生胃癌的概率是低叶酸水平人群的33%。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年研究和应用证实,叶酸可改善胃粘膜组织学状态,使胃癌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适量补充叶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病理状态而减少胃癌的发生。
④养胃护胃很重要
●戒烟、戒酒;?
●尽量避免对胃有损害的药物;
●健康饮食:低盐,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粗糙难消化食物,少吃霉变、腌制、熏烤和油炸等食物;
规律饮食:三餐要规律,进食八分饱,避免过饥、过饱;
⑤胃镜随访
慢性胃炎指南指出:
▲萎缩性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
▲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1次;
▲萎缩性胃炎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视内镜和临床情况每6个月左右随访1次;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和病理,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⑥胃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
ESD是阻止萎缩性胃炎演变成胃癌的最后一步,它主要用于治疗胃的癌前病变(中、重度异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和部分早期胃癌。ESD为微创治疗技术,象做胃镜一样,胃镜从口腔内进入到胃内,特殊器械通过胃镜孔道伸入到胃病变处,利用各种电刀对病变黏膜在内镜下切开,并进行完整剥离,最后对创面进行止血,取出剥下的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对符合内镜下治疗的早期胃癌,ESD的5年生存率为96.2%~97.1%,与外科手术是一样的,但ESD术后保留完整的胃,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外科手术,且手术风险比外科明显减少,创伤小、疗效确切、恢复快。我科目前已常规开展并熟练掌握ESD技术,经治疗后病人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ESD步骤示意图
ESD手术实例
喜欢就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