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自身抗体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早诊早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根据血清免疫学检查与胃内病变的分布,可将CAG分为A型和B型。两种类型CAG的主要特点如下表(表1)所示。临床上也可见同时累及胃窦、胃体的AB型萎缩性胃炎。

表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特点

CAG分型

别称

主要特征

病变部位

分布方式

血清学指标

恶性贫血

抗胃壁细胞抗体

胃泌素

A型

自身免疫性胃炎

胃体

弥漫性

阳性

增高

易发

B型

多灶性萎缩性胃炎

胃窦

多灶性

阴性

多正常

A型萎缩性胃炎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其免疫学特点为患者体内产生针对胃组织不同组分的自身抗体,包括抗胃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等,分别造成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和胃酸分泌减少等,病变以胃体为主(限定在壁细胞)。此病发展成胃癌的风险很高,又可随着病程的发展,导致恶性贫血。由此可见,实现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早诊、早治,能有效降低罹患恶性疾病的风险!

如上图所示,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由回肠粘膜的受体吸收,它是维生素B12肠道吸收的必需因子。恶性贫血是因胃黏膜萎缩、胃液中缺乏内因子,使维生素B12吸收出现障碍而发生的巨幼细胞贫血,临床上常伴有神经系统失调症状。内因子由胃壁细胞产生,分泌入胃腔。抗胃壁细胞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胃炎会使内因子分泌减少;抗内因子抗体可阻断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的结合,两者均使维生素B12吸收减少,最终导致恶性贫血。

所以,抗内因子抗体和抗胃壁细胞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是确诊恶性贫血的重要依据!

恶性贫血患者中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率可达80%-90%,但抗体检出率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降低,且该抗体与多种疾病相关,特异性不高。抗内因子抗体是恶性贫血的特异性抗体,许多患者在疾病晚期仅有抗内因子抗体产生。

自身抗体

阳性率

慢性萎缩性胃炎

恶性贫血

抗胃壁细胞抗体(PCA)

60%

80-90%

抗内因子抗体(IF)

/

40-75%

表2自身抗体阳性率

本文为检验医学界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出处。

===========================================================

检验医学界为您带来行业快讯、政策指南、学术探索、技术交流方面的内容。

获取更多内容,请在公众平台添加Med-lab;或者扫描下方







































盖博士
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tl/1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