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来袭,中西医结合打响保胃战

导读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感染,因而每用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口服治疗。名老中医赵洪钧却认为恶性精神刺激或情志过度才是真正的病因!是否值得自诩如上?您一览便知。???

?

今可一言以蔽之:目前的慢性胃炎,十之九以上是恶性精神刺激或情志过度所致。故严格说来,多数慢性胃炎的诊断不准确。患者的食少、饱胀等不过是神经调节紊乱之一。胃黏膜的变化则是纤维内窥镜发明后,容易看到的。

或问:近年西医认为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研究者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尊见与主流医界的看法完全相悖,不是很难让医界接受吗?

答:理性和经验都告诉我,Hp不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详说请看“消化性溃疡”。至于慢性胃炎,和Hp感染的关系就更小。抗感染是西医最擅长的手段。假如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抗Hp感染的药物(先锋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羟苄青霉素和四环素等),对慢性胃炎就应该速效。那样,众多曾经上市和目前正在流通的“胃药”就几乎都应该淘汰,下文所举病案的治疗也就毫无根据。显然情况不是这样。慢性胃炎没有因为Hp的发现迅速减少(而是更多),使用抗Hp感染的药物反而大多会加重病情。

再问:饮食不节、不洁等,不是可以发生急性胃炎进而变成慢性胃炎吗?

答:是的。不过,在目前的生活条件下,因饮食不洁而发生的急性胃肠炎很少见,反复饮食不洁的情况更少见,故急性胃炎反复发作而变为慢性胃炎的病例很少见。饮食不节主要是过饥和过饱。过饥和过饱密切相关,即过饱一般是由于过饥。什么人会过饥呢?目前已经很少有人因为食物不足而过饥。不能按时进食的人,几乎都是因为工作或生活紧张。换言之,当代人的饮食不节,本质上还是精神因素引起。

据我的经验,紧张还不是引起慢性胃炎的最常见的因素。最常见的是气恼、惊恐、郁闷、忧愁等。由此便可理解,为什么慢性胃炎比较难治而且容易复发。更要记住,治疗慢性胃炎不能单靠药物,也不能单单治胃。

或再问:按照尊见,多数慢性胃炎不是应该视为“神经官能症”而归入“精神病”吗!

答:按上述拙见,自然是的。但是,不能由此认为,慢性胃炎不需要药物干预。更不是说,患者的胃完全没有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变化。中西医结合地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至少大多近期疗效相当好。问题是:中西医“专家”们,碰到这样的患者,无不在“胃”上找病因。他们治此病,就是一心通过药物纠正宏观的病理变化。

如果承认慢性胃炎主要是情志病,治则就不难掌握。

我如何中西医结合地治疗此病,请看病案。

案:生气致慢性胃炎

吴某,女,37岁,威县固献村人,年9月7日初诊。

患者面色苍白,严重消瘦,两肩耸起,瘦削的脸上,眼睛显得特别大。这是患者给我的第一眼印象。好在精神尚可,面色不是毫无生机,否则就是恶病质了。问其病史,自称近14个月来只能进流食,而且每餐不能超过一小碗。即便如此,仍然经常感到上腹烧灼感,但不反酸。若稍微多食,甚至多饮几口水,立即严重饱胀不适。医院多次做胃镜,曾经诊为糜烂性或浅表性胃炎,还曾诊为胆道结石等,故多方求治。曾经2次住院治疗,服用中西药物不计其数,不但无效,多数反而使病情加重。患者极其焦虑,自以为不治——患了癌症。曾经数月严重精神异常。已经花费2万余元,所服中药最贵每付30元,大多无效,甚或加重,故常常服用两三剂就将其余丢掉。曾购买“防癌抗癌药”,一次花费上千元,毫无疗效。

脉象沉细而弦,舌淡多裂,苔长。

处方如下:

陈皮10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半夏8g,苍术5g,白术5g,党参10g,黄芪12g,川芎10g,桂枝20g,香附6g,厚朴6g,甘草5g,焦三仙各10g,生姜20g。常规水煎日1付。

香砂养胃丸6g,日2次;

人参健脾丸12g,日2次。

多酶片3片,日3次。

按:患者是门人带来的,故处方之后当着病人与门人讨论此病。

先问门人患者的诊断。

答:有多次胃镜检查结果,目前仍以食少饱胀为主,应该是慢性胃炎。

再问按西医方法当如何治疗。

答:目前市场上治胃的药物种类甚多。患者曾经和正在服用的有:三九胃泰、快胃片、胃友、胃必治、吗丁啉、丽珠得乐、庆大霉素、摩罗丹等等。似乎应该有效,不知何以无效。

再问患者为什么患此病。

答:不很清楚。

于是我说:此病十分之九因为“生气”(即恶性精神刺激)发病,患者的病不应该从上年才开始。

这时,患者应声说:“对啦!五年前,生了一场大气,病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到处看,看不好,以为得了癌症呢!害怕得不得了!”我接着说:总之,此病因情志过度而起,必然会因为新的恶性心理刺激加重。无论中西医治疗,不去除病因,病情自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好转。不唯不能好转,治疗不当,还往往加重。现在的情况就有部分是治疗不当的结果。

门人问:生气为什么会导致慢性胃炎呢?

答:按中医理论,情志过度损伤五脏,但机会不是均等的。其中,肝郁、气滞最常见,故常见西医所谓慢性胃炎。按西医理论,凡精神刺激较为严重,首先造成中枢紊乱,大多会影响睡眠。故凡心因性疾病,多半从影响睡眠引起。换言之,生气之后,睡眠基本正常,一般不会发病,发病也很轻。这种情况,或者因为患者的脾气不容易真生气,或者已经得到宣泄。总之,严重的心因性疾病,首先造成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睡眠是判断有无此种紊乱的主要依据。正常人严重睡眠不足,必有各种严重不适。心因病患者的不适,最初与常人偶尔因故严重睡眠不足没有大区别,只是由于时间较长,后来会表现为以某一系统或脏器紊乱为主。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消化系统,特别是“胃”。此外,在妇女还常见月经紊乱,乳房憋胀不适等。高血压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也是恶性精神刺激。所以,保证睡眠对此病非常重要,必要时可以使用强镇静药。

门人问:如何去除病因呢?

答:自然是要进行心理治疗。首先是告知患者此病因“生气”所致,不要担心它会变成癌症。要想病好,首先是不再生气,而且不要认为病情后果严重。若有家属陪同就诊,说明病因,一般能够得到他们的配合——患者生活在他们之中而且利害相关。医生说话最管事的是:肯定不是不治之症,也不是严重疾病。这样患者就逐渐获得信心。有时立即表现乐观,病情迅速缓解。“生气”的具体原因人人不同,但都造成严重而长期的愤怒、焦虑、恐惧、紧张、忧愁或绝望等是一样的。医生不能直接介入病人的生活,但要耐心听取病人的倾诉(不愿意倾诉时不要勉强),而后给以同情、安慰和解释。

门人又问:生气不是也可以诱发癌症吗?

答:生气确可诱发癌症,不过,这个患者目前肯定不考虑是癌症。

注意!即便是癌症,也要保护患者,一般不能仓促直言相告。据我30多年经验,性情旷达,视死如归,听到癌症诊断而反应积极者几乎没有一例。

门人又问:除了心理治疗和镇静药之外,如何进行其他药物治疗呢?

答:此病的早期,最常见两型,即肝气郁滞型和肝胃不和型,故应采取疏肝理气和疏肝健胃法。时间稍久,比如一两个月之后,必然兼虚。道理很明显,进食和睡眠长期不好,怎么能不虚呢!目前这个病人,一眼望去就是一派虚象。其面色苍白,舌质淡白,故又有寒象,自应治以补气健脾温胃法。切记不可使用苦寒、破气药,包括一切有胃肠反应的西药,如各种抗生素、止疼药等。吗丁啉、西沙必利等近年发明的胃肠动力药,作用略同理气、行气中药,均有破气作用。吗丁啉即便有效,也要中病即止。西沙必利则完全不宜使用。西医无补气法,久用吗丁啉等必然破气。其表现是:“胃病”不好,反而加重,特别是越来越乏力。

对于慢性胃炎,有两种西药是有利无弊的,即多酶片和食母生。单用它们不可能治好此病,但作为辅助药物是最佳选择。

以上是当着病人讨论的。由于此前没有询问患者是否有过严重恶性精神刺激(故乡群众通称“生气儿”或“着事儿”),病人听到上面的话,自然对我很相信。不过要记住,医生的目的不是获得患者的一时信任。真正的信任必须是持久的,即建立在事实基础上。这种信任,首先是使病人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紧张的情绪立即放松。

8月12日再诊:食欲好转,但不能多食,仍不能进食馒头。脉象仍见沉细,已无弦象。舌上裂纹消失,舌质接近正常,舌苔略长。

仍守上方,并嘱注意节劳——过劳每使病情加重。

此次患者补充说:医院诊断为胆道结石,院医院住院。住了几天,做过多项检查,说她的病不是胆道结石,让她出院了。医院否定胆道结石是正确的,但是,让其出院却引起患者误解——以为是不治之症。于是,出院不久,患者精神崩溃。将近半年时间精神恍惚,食少不睡,痛苦莫名。曾经长期输液支持,同时做按摩等治疗,渐渐精神好转。可见,医生否定某种诊断时,也要详细解释。

又,凡利胆药,无不苦寒,患者的寒象,应该和服用利胆药有关,因为利胆药一般不会只服几次。

年3月16日三诊:上年就诊2次即大好,可正常进食,甚至食量超过常人。近10日来,因为不慎强食旧病欲复发,但比上年轻。服用丽珠得乐无效。脉稍弱,舌苔白。仍守上方。

3月25日四诊:病情缓解。

患者又曾2次就诊,均一诊即效,不再记述。但应该说明,此类患者想两三次就彻底治愈是不可能的。该患者2次就诊即大好,却停止治疗,其中有各种原因。主要原因大概有二:一是病久不愈,长期治疗花费很多,经济上会有些困难——尽管在我这儿的花费是微不足道的。二是病大好时恰逢摘棉季节,患者不但停止了治疗,还勉力劳动,没有短时间内严重复发就不错了。故虽然已经嘱咐患者要节劳,却未能做到。

按:以上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讨论诊治的,不再重复。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赵洪钧医学真传》(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赵洪钧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







































西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白癫风医院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tl/13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