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在就诊后对于煲中药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问题,如何加水?如何处理药物?什么时候喝药效最好?这篇文章将会在煮药到喝药回答各位患友们的问题。
注意:本文的内容仅针对大部分患者,如医生有特别交代,请以医生交代的为准。煲药用哪种锅比较好?煲药宜选用非金属锅,陶瓷及瓦锅、砂锅。因为中药的有效成分较复杂,容易在煎煮过程中与金属器皿发生反应,轻则影响中药药效,重则可能引起重金属析出导致重金属中毒。
煲药要放多少碗水?煲药前时先将主要的药物(即非先煎、后下的药物,下文简称“大部队”)放入锅内,加水至没过药面。如有浮起来的药则用手按一按,能完全没过即水已加够,浸泡约30分钟。
因为现在的药物用法用量不一定完全遵循古方,因此加水量的衡量也有所区别,除了一些走老路子的中医还会用几碗水去衡量加水量以外,新一代学院出身的中医已经基本统一“加水没过药面”这个行业统一标准了。
煲药用什么火力最好?煎药时先猛火烧开,然后非发表类的药物(补药、胃药、下火药等)小火慢煎40分钟左右,发表类的药物(感冒药、鼻炎药等)小火慢煎10分钟左右。
如果医生没有特别交代,除感冒药以外的大多数的药物都要复煎:第一次药物煎好后,再次加水(水量约为第一次的70%-80%),煎煮第二次。
服药时,除医生特别交代,一般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匀,然后分二次服用。
特殊药物应该怎么处理?先煎:应先于其他药物放入锅内煎煮15-30分钟,煎煮时间或遵医嘱(有些药物含有毒性,需要煎煮1个小时到4个小时去降低毒性),再加入其他药物一起煎煮。条件允许,亦可另煎(也就是两个锅分开煮),然后根据时间煎好先煎药物之后,再倒入大部队中一同煎煮。
后下:在药物煎煮完成前10分钟,将后下的药物加入大部队中,煎10分钟即可,然后起锅将药物倒出。有些后下药物(最典型的就是薄荷、肉桂),还可以用焗服的方法,焗服就是像泡茶那样,先将这类药物放在杯中,然后将煲好的中药倒进去,焗5-10分钟。
包煎:包煎药物已用包煎袋打包好并与大部队会师,煎煮时不必将小布包拆开倒出来煮。
中药什么时候喝效果最好?如果医生没有特别交代,一般喝药的时间是在正餐后的1个小时,一天一剂,分两次温服。夜尿多的患者不建议夜间服药(即最好在早餐后及午餐后服药),夜尿不多但是害怕夜尿的患者不建议睡前服药。
除此以外,有些中药的喝药时间是有讲究的。常规来说,一般补药最好在餐前喝,使药物尽快到达肠道,保证药物的吸收。其他药物则大多数都是餐后喝。
对于失眠的患者,我的师公劳绍贤教授提出两次煎煮药物不需要混匀,头煎在临睡前2小时服用;次煎,即第二次煎出来药,在次日下午4点左右服用。
喝药的时候要不要戒口?戒口这东西,不同的病、不同的医生都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来说医生都会交代,没交代的也可以诊后咨询。
但是对于医生已经明确交代了戒口单的,就请不要把每样准备吃进嘴里的食物都拿来问医生。对于一些让你犹豫的食物,请根据医生交代的戒口单进行思考。
1.戒口单上没写,但是类似的食物,能吃不?
对于戒口单内的食物以及类似的食物,大家要遵循宁可不吃,也不要吃错的原则。对于这些同一种类的食物,宁可不吃,也别吃出毛病来,最后难受的还是自己。
2.戒口单以外的食物,该怎么对待?
对于戒口单以外的食物,既往吃过没问题的,可以继续吃。之前吃过有问题的,果断不吃。之前吃得不多的,可以少量试着吃,吃过没有太大的问题,再把这些食物加进自己的饮食白名单里。
3.之前看这位医生交代不能吃的,看下一位医生又说能吃,我该怎么办?
首先,中医是讲究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的医学,因此在不同的地域,饮食习惯、气候习惯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地域的医生的戒口单不一样。
其次,针对不同的疾病,戒口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这些疾病本身发生的的原因不一样,对饮食的要求自然不一样,如果上次就诊有点感冒,基本上是要求不吃鱼的,但是这次看诊不能死板地照搬上次看诊交代的戒口单。
另外,戒口单上的食物,有些是对病情有影响的,有些却是对医生的用药有影响的。而很多医生都有自己惯常使用的处方,对这些常用方有影响的食物也会列在戒口单上。因此,你跟随哪位医生看病,就以当前医生的戒口单为准。
4.医生说了不能吃,但我之前吃了没问题的食物,还能吃吗?
戒口单大多数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以及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得来的,适合大多数同病患者。
而且,有些食物进食后可能不会马上引起不适,也有可能引起非本疾病相关的不适(如有些皮肤病的患者,进食鸡蛋后会导致腹胀等不适)。
同时上文也提到了有些戒口的食物会影响药效。因此最好不要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
5.那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我还能吃些啥?
有些年纪比较大,基础疾病多,同时看多位医生的患者,戒口单加起来长长一大串,看见都生无可恋了。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饮食都是以清淡简单为好,因此基本上再怎么戒口都不至于没有东西可以吃的。而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戒口单上的食物,也不完全都是绝对禁忌。有些会延缓疾病好转的食物,等到症状改善,甚至是痊愈之后,都是可以吃的。
知识延伸部分常见疾病的生活饮食禁忌单为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戒口问题,特列举了几种常见疾病的戒口单,供各位参考。
皮肤病-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
1.湿疹、皮炎
(1)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忌过热水和肥皂等刺激因素。
(2)尽量避免穿化纤类衣物,建议穿纯棉内衣裤,不宜养猫狗。
(3)饮食禁忌:忌辛辣刺激发物及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鲤鱼、鲮鱼、深海鱼、虾、蟹、公鸡、鸭、鹅、牛肉、羊肉、芒果、榴莲、菠萝、荔枝、花生、竹笋、韭菜、芹菜、西兰花不宜吃。
2.脂溢性脱发、痤疮
(1)过甜的、辛辣、油腻、燥热的少吃。
(2)精神不要太紧张,注意休息,不熬夜。
耳鼻喉病-岭南名医李云英教授
1.鼻部疾病:忌食生冷、油炸、上火食物,早睡早起,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多运动,增强免疫力。
2.咽喉部疾病:忌食浓茶、咖啡、生冷、煎炸等食物;忌抽烟、喝酒;不能吃太饱,不吃宵夜,忌大喊大叫等。
3.耳部疾病:忌食生冷、油炸、过咸的食物,少戴或不戴耳机,少去或不去吵杂的地方,保持心情愉悦。
慢性胃炎-赖其聪医生
1.三餐规律,细嚼慢咽,量力而行。
2.所有患者都不适宜吃得太重口味,忌过甜、过咸还有酸辣刺激,忌酒精和浓茶,忌坚硬难消化食物(煎炸油腻、锅巴、糯米制品等)。
3.对于反流的患者,首要任务是戒烟,同时忌甜腻(奶茶、甜品、巧克力和咖啡等)。
4.以胃胀、嗳气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首先需要戒掉经过发酵蓬松的食物(馒头、面包、蛋糕),还有土豆、番薯、豆类等在消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
5.关于水果,治疗期间尽量不吃。
医生按语
生病了本来就是一件烦心事,吃个中药还有这么多要注意的,简直烦死个人了。相信看到这里的朋友们大多都会生出这样的感慨。其实在治病的过程中,医生用药很重要,患者自己的配合更重要。因为医生的治疗只占到大家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的时间,剩下的过程都得靠患者自己,这样才能保证疗效的最大化。
医生
赖其聪
医师
消化科/中医内科
(长按图片即可预约医生)
简介
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硕士,主攻脾胃消化病方向,读研期间跟随全国名老中医劳绍贤教授学习3年,秉承劳绍贤教授学术思想,擅长以脾胃为中心,治疗多种脾胃病及内科杂病。
擅长
脾胃病(慢性胃炎、便秘、腹泻等);内科杂病(疲劳综合征、青少年记忆力减退等)
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固生堂海珠分院
周五下午固生堂广州五山分院
注:文章配图来自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