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国外学者认为浅表性胃炎是指炎症浸润局限于黏膜浅层,即固有腺以上、小凹之间的固有膜。
而国内的诊断标准是,凡是固有腺无萎缩变化,无论炎症浸润深度如何,均为浅表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早期阶段,炎症从黏膜浅层开始(1/3)在表面上皮下、小凹之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以淋巴细胞为主,如病变继续发展,炎症从浅层逐渐向深层发展,炎症细胞浸入腺体之间,使腺体分离,但无明显破坏,炎症进一步加重,炎症细胞可以浸润黏膜全层,直达黏膜肌层。
浸润的淋巴细胞可形成淋巴滤泡。有时在黏膜浅层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即为活动性浅表性胃炎。
在表面上皮下有多数白细胞浸润,甚至形成隐窝脓肿。此时表面上皮常遭破坏,形成浅糜烂、并有充血、水肿。
较重的浅表性胃炎,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及颈腺常有增生,增生细胞一般分化成熟,出现异型增生者较少,发生肠腺化生者亦较少。
国内一般按炎细胞在黏膜层浸润的深度,将浅表性胃炎分为(轻、中、重)3级。
轻度:炎症局限于黏膜浅层,未超过黏膜全层厚度的1/3。
中度:炎症浸润超过黏膜上1/3,未超过2/3。
重度:炎症范围超过黏膜层的2/3或全层浸润并细胞密集者。
浅表性胃炎的诊断
确诊靠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应用上述各种方法检测有无Hp感染。诊断书写格式除表明胃炎类型和分布范围外,对病因也尽可能加以描述。如: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窦为主,Hp(+)。
诊断要点:
1、10%左右病人无症状,大多数可有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嗳气、食欲减退及烧心反酸等,当伴胆汁反流时可出现持续性上腹部疼痛。
2、伴糜烂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如呕血或黑粪,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3、发作期可有上腹局限性压痛,缓解期可无阳性体征。
4、胃液分析胃酸一般正常,亦可低酸,少数呈高酸。
5、X线钡餐造影无特异性表现,对本病诊断价值不大,主要用于排除其他胃部疾病。
6、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对本病有确诊价值。普通胃镜直视下胃黏膜充血、水肿、黏液渗出增多,红白相间或花斑样改变,可伴有糜烂出血,以胃窦部为主。
病理组织学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炎症活动时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症状与病理变化无明显相关性,而与病变的活动性及胃运动功能有关。
(图源网络,侵删)
任何肠胃道健康问题
可免费咨询中华中医医学会成员-老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