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要点:
(1)治胃三法,和降为先:胃病病位在胃,治应以胃为本。
胃为阳明燥土,多气多血,生理上以和降为顺,病理上以胃气壅滞为主。
田氏治胃以清、润、降三法括之,而三法之中,尤重和降。
胃病之由或因外感六淫、或因七情内伤、或因饮食劳倦必影响胃的和降功能乃为病也。
和降胃气则利于胃腑功能的恢复,即“六腑以逋为用”,“胃气以通为补”之意。
田氏多以香苏散加减。
因紫苏理气和胃通降之力稍逊而有偏燥之嫌,而以苏梗易之,并加荷梗一味,一升一降,寓降于升之中。
夏月则用苏、藿梗,又多加焦三仙以助胃受纳腐熟功用的恢复,并据感邪之不同随证加减。
打破了治胃之法多以温散的格局,胃病从热论治至此明矣。
田氏指出,胃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六七十年代以虚寒为主,而步入80年代以来则以热证居多。
不仅六郁皆从火化,久病非寒,而邪毒在胃病的发生及病机转化中亦具重要意义。
近代关于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关系研究,便是更好的说明。胃为多气多血之府,清之则须辨在气在血。
清气以白虎汤加蒲公英,清胃而不损胃;清血以泻心汤合失笑散,血热得清而不留瘀。
然热盛则伤阴,瘀久则新血不生,有悖胃恶燥之性,治又当润之。
田氏多以养阴润燥以益胃汤、百合乌药汤出人。
但清、润之中勿忘和降,多与香苏散合之。
(2)肝脾并调,重在气血:田氏指出,胃病在胃而与肝脾二脏最为密切。
脾胃同居中土,一主腐熟,一主运化,共司后天,燮理气机。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亦应知肝传胃。
故胃病日久,多及肝脾,而胃病之由亦可因于肝脾。此时不仅治胃,还当调理肝脾。
或从肝论治,或从脾论治,或肝胃同治,或脾胃同治,或肝脾胃同治。
而调理肝脾重在气血二字。
胃病多实,脾病多虚。
脾病或责之中气不足,或责之中气下陷,或责之脾阳不振,故治之多健脾、升阳、温中,而不离乎气。
健脾益气多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或加黄芪、黄精以助治本,或加炒陈皮、制香附以助治标。
升阳则宗东垣,以补中益气汤治之,且枳实须重用至30g才能获益气升阳之目的。
温中之法宗仲景,轻者黄芪建中汤,重者大建中汤主之。
治脾在于燮理中焦气机,补而勿滞乃治法之要,此亦丹溪“痛无补法”之意所在,非言不能补也。
故施补之法慎之又慎,一须审确有虚处,二须补而勿滞。
脾胃同病则以虚实相兼、寒热并见为多,常见清浊相混、相逆征象。治当脾胃并调,寒热并施。
选方多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或合香苏散和胃降逆,或加《统旨方》之补气运脾汤健脾益气。
治肝在于安胃,而治肝之法须体用兼顾,刚柔相济。
轻则用四逆散,重则用柴胡疏肝散。
常加青蒿、绿萼梅、八月札、薄荷等具有散肝之功之药,但无伤阴之弊之品。
又多兼顾于胃,合香苏散化裁。
因肝胃同病仍以实证、热证居多,故失治误治后有化热、伤阴、致瘀之变,临证当知常达变,并用清法、润法或消法,于气血之中求治。
胃病日久多肝、牌、胃三者俱病,证见胃有蕴热、脾有虚寒面肝血不足,滞气于中之象。
田氏洽之,肝脾胃并调,妙用乌梅丸,认为该方用黄连、黄柏苦寒泄热,干姜、桂枝辛热散寒,人参甘温补中似与半夏泻心汤异曲同工,而妙在乌梅、当归补肝,使其不乘脾胃之虚而强克之。
(3)微观辨证,用药精当: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
田氏指出,辨证的核心在于通过传统的和现代的诊查手段,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综合分析,以辨明病因、病位、病性和病机的转化。如胃粘膜相见粘膜充血、肿胀糜烂,则加蒲公英、连翘、虎杖以清热解毒;
若伴分泌物较多,质地粘稠,则选用具有燥湿之功的黄芩、黄连、大黄等清热解毒药;
若胃粘膜相见片状苍白区,或红白相间,血管网清晰可见,分泌物减少,则加百合乌药汤、黄精、天麦冬以养阴益气;
如胃粘膜相见粘膜红白相间、树枝样血管透见,粘膜呈颗粒样或结节样增生等改变,病理活检揭示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则加三棱、莪术、路路通、贝母以化痰逐瘀通络;
如胃粘膜相见出血或渗血,则视病及血分,并据“离经之血便为瘀血”之理,加失笑散、赤芍、三七粉以止血不留瘀。
(4)辨病治疗,同中求异:田氏指出,现代中医治疗学应注意辨证施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
慢性浅表性胃炎与馒性萎缩性胃炎均以胃脘痞闷,时或疼痛为主证,属中医“痞证”范畴,但一实一虚、一在胃一及脾。
前者治宜和胃通降,以香苏散。
基本方为:苏梗、荷梗、制香附、炒陈皮、焦三仙、大腹皮及子、连翘、蒲公英、土贝母。
后者则视轻、重不同,分别治以甘寒益胃、甘平养胃、甘温健胃;
甘寒益胃以益胃汤化裁,基本方为沙参、丹参、麦冬、玉竹、生白芍、佛手、香橼皮、生甘草;
甘平养胃以乌药汤加味,基本方为:炙百合、乌药、太手参、黄精生白术、砂仁、山楂;
甘温健胃以香砂六君当归补血汤化裁,基本方为:党参、炙黄芪茯苓、炒白术、砂仁、木香,酒当归、鸡内金。
?人人都有机会上行,只不过人们认为的,或许是某种具体场景下的小技巧。这是人们最想窥探的,以为学上一招就能在关键处打赢其他人,很多人把这样的东西叫。其实这种具体的小就像象棋里的残局,得下到那个刚刚好的场景才有应用的机会,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还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场景若不是一模一样出现,该输的棋还得输,所以看似学了不少,其实对一个人的棋力增长并没有多大帮助。从整体而言,上行一定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只要思维调整到正确的方向,长期做对的事,人生的整个趋势就会稳步向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