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壹道养康”,作者:解忧君
胃癌大国,需要更多更高水平的胃镜检查
医生护士配合正在进行胃镜下的病理活检。
前不久,“上海白领体检异常率升至99%”成为热点新闻。看过新闻的胃肠科医生可能会相视一笑:“这说明上海有些白领没有做过胃镜。
毕竟只要做过胃镜,肯定诊断慢性胃炎,那就百分百体检异常了。
■DEPTH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胃炎
十个做胃镜的人会被诊断为慢性胃炎。
如果你有过胃镜检查经验,一定要好好理解这句话。似乎没有人,没有胃镜,能逃过慢性胃炎的诊断。
为什么全民患胃炎?已经确诊胃炎,会不会更严重?
事实上,胃镜中发现「胃炎」不代表你的胃很糟糕,反而可能代表没啥大事。与胃镜诊断的胃炎有很大不同,因为普通人将其理解为一种疾病。
作为一种疾病,胃炎需要胃粘膜细胞的炎性变化:
狭义的胃炎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
广义的胃炎也包括酒精、药物等因素引起的有轻微炎症反应的胃粘膜病变。
而想要准确识别出黏膜正处于炎症期,光有胃镜可不够,是需要做病理检查的。大部分人只有胃镜,根本没有做病理检查,直接得出胃炎的结论。
胃镜检出的“胃炎”是什么?
胃镜医生遗传的习惯是以“所见”来评价胃炎。从出生到现在,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的胃看起来已经不能像婴儿一样粉嫩了,有些红斑、糜烂、褶皱的变化……在传统胃镜医生眼里,这就是胃镜下的胃炎。
但是,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肉眼看到的这些变化,并不能简单地从病理学的角度来说明炎症。
因此,胃镜报告上的胃炎只显示了「你的胃长大了没有原来好看了」,不等于就有了炎症疾病。
■DEP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