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作用

复方卡力孜然酊效果怎么样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63695.html

基金项目:广东省深圳市卫生计生系统科研项目

目的:维生素D联合三联疗法能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减轻慢性胃炎活动程度。方法:本项目选取年1月~年12月在某科门诊检查诊断为Hp感染并接受根除治疗及复查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治疗,收集数据后对比分析。结果:Hp根治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无关,与患者的文化程度、是否饮酒、接受的根治方案相关。铋剂四联组及维生素D四联组根除率分别为75%、85%,维生素D组方案确实能提高Hp根除率且减轻胃黏膜炎症程度。结论:补充维生素D联合传统三联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Hp根治率及减轻炎症程度。随着近三十年来,根除幽门螺杆菌技术的推广、抗生素的滥用,幽门螺杆菌耐药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当前推荐使用对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的抗菌药物当中,甲硝唑耐药率占60%~70%,克拉霉素占20%~38%,左氧氟沙星占30%~38%。当前,维生素D在感染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已经在多项研究中得到验证。因为临床上还尚无副作用小、高效的新型治疗药物能将现有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取代,本次研究假设维生素D能够通过上调机体内源性抗菌Cathelicidin表达和相关因子激活,达到抑制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定植,从而达到降低胃炎和有关疾病发生的目的。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并接受根除治疗的患者为例,探讨维生素D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0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项目选取年1月~年12医院消化内科自愿接受检查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并接受根除治疗的患者例。维生素D四联疗法为观察组,入组患者60例,年龄(42±3.41)周岁,女35例,男25例。铋剂四联疗法为对照组,入组患者共60例,年龄(44±2.37)周岁,女38例,男22例。纳入标准:年龄在18~60岁范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受试者。患者停用质子泵抑制剂(PPI)14d及以上,停用抗生素和(或)铋剂4周及以上。检测前空腹2h以上,13C尿素呼气实验(13C-UBT):DOB值≥4.0为阳性;胃镜检查活检快速尿素酶实验(RUT)检测为阳性;胃镜活检病理检查报告为Hp感染。排除标准:①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息肉、残胃、食道炎、十二指肠炎;②有严重心、脑、肺、肝疾病;③卓一艾氏综合症;④常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⑤妊娠期或哺乳期或未避孕妇女;⑥1个月内使用过铋剂、PPI或抗菌药物;⑦服用维生素D的受试者(停用4周以上者除外)。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观察组:14d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mg+克拉霉素mg,allbid)+14d维生素D(0IU,qd)为四联疗法;

对照组:14d四联疗法(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mg+克拉霉素mg+枸橼酸铋钾mg,allbid)。1.2.2观察方法随机分组后,对患者进行人口统计学资料收集,同时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取胃窦活检进行病理炎症分级,慢性胃炎病理(显微镜下)观察内容包括以下组织学变化:慢性炎性反应(单核细胞浸润)、活动性(中性粒细胞浸润)、萎缩(固有腺体减少)、肠化(肠上皮化生);

4个分级包括:0提示无,+提示轻度,++提示中度,+++提示重度。在疗程结束后的第4周,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将在胃内窥镜检查中行RUT和行13C-UBT给予评估,二者均阴性证明幽门螺杆菌被根除,并同时再次取胃窦活检行病理炎症分级。1.2.3疗效判定疗效判定标准:

显著改善:主要症状消失,胃镜下急性黏膜炎症消失,症状改善;

改善:主要症状减轻,病变缩小超过50%;

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复查无变化。

加重:胃镜下急性黏膜炎症加重,病变无缩小甚至恶化。

治疗总有效率为显著改善率、改善率之和。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或者方差分析;分析参数和临床症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分析两组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s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2

结果

Hp根治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无关,与患者的文化程度、是否饮酒、接受的根治方案相关(表1)。

表1:患者临床特征与Hp根除率的关系

表2说明,两种Hp根除方法中慢性胃炎活动程度有一定差异,维生素D四联组根除Hp后胃炎分级程度较铋剂四联组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

表2:两种Hp根除方法中慢性胃炎活动程度的疗效观察(例)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25-(OH)-VitD3水平与铋剂四联根除Hp方案前后的血清25-(OH)-VitD3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Hp根除方案前后血清维生素D3(25-OH)水平对比(χ±s,ng/ml,n=60)

03

讨论

当前各种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法仅局限在铋剂加2~3种抗生素或PPI,然而一旦Hp根除失败,机体产生耐药性,以后的根除难度则会越来越大,多年来在提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研究方面还未取得突破性、实质性的进展。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当前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的种类较少,药物的耐药性呈现逐年不断上升的趋势,为提升Hp根除率,采取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次研究将维生素D应用到根除Hp中。研究发现Hp根治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无关,但与患者的文化程度、是否饮酒、接受的根治方案有明显相关。本项目中,治疗方案中维生素D组根除Hp方案确实能提高患者根除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机体内源性抗菌肽Cathelicidin表达及相关因子激活,达到抑制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定植,从而降低胃炎及相关疾病的发生。表2也说明两种Hp根除方法中,维生素D四联根除Hp方案中,慢性胃炎分级程度较铋剂四联组有所好转,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可能与病例数较少、复查时间较短相关。本研究也在根除Hp前后检测血清25-(OH)-VitD3水平,发现根除Hp后血清25-(OH)-VitD3水平比根除前相比明显增加(表3),这也侧面说明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定植和其引发的胃炎,与血清中维生素D的水平呈负相关。综上所述,长期补充维生素D可以提高根治幽门螺杆菌效果和减轻患者胃炎分级程度,同时在治疗疾病和认识疾病中,患者的教育程度越高依从性越好,从而幽门螺杆菌根治率就会更高。

来源:中国处方药第18卷第6期

一个好的病组带动一个好的专科

一个好的学科带动一个学科群的发展

往期回顾 

1.HP快速卡简易操作流程

2.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3.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的诊治策略

4.陕西南部和北部农村人口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5.幽门螺旋杆菌与痤疮及其中医分型的关系研究

6.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fl/82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