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史78年,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选用

贺某,男,42岁,银行工作。胃病史7-8年,经常胃部不适,胀闷灼热感,食后胃胀益甚,隐约似痛,知饥不欲食,时有泛酸呃逆。曾入院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萎缩性胃炎。经治疗效果不显。现病史:近半年胃脘痞胀明显加重,胃脘不时嘈杂不安、隐约作痛,食后嗳气呃逆频作,口苦欲呕,心烦不寐,腑气不爽,排便不畅黏滞感,舌红少津,脉弦而细数。该病始于肝气犯胃、气机不行、日久化火、胃阴耗伤、胃络受损、通降失调。诊为:胃痞、嘈杂。治法:疏肝养阳、和胃消痞。取方养阴消痞汤加减。药方:柴胡15g、半夏15g,甘草10g、黄芩10g、西洋参5g、麦冬25g、玉竹25g、白芍15g、黄连10g、吴萸5g、山栀10g、莪术15g、金铃子15g。服药12剂,胃部胀气觉舒,痞满改善,嘈杂嗳气明显好转,但有时呃逆、大便不畅,效不更方。仍宗原方加芦根25g;清胃降逆、火麻仁25g润肠。继服20剂,诸症改善,胃脘痞满消除,知饥能食,纳谷知香,口苦呕逆嘈杂消减,大便通畅。继进10剂,使数年反复发作之胃病平复,饮食如常,体力增加。经胃镜复查,粘膜病变较前显著改善。追访1年,正常上班,一切正常,未再复发。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中年以上更为多发。据临床表现属中医胃痞、嘈杂、嗳气范畴。本病多由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日久化火、灼炼津营、胃阴耗损所致。病久迁延,入络致瘀,可使胃粘膜病变加深,促进胃络损伤,形成萎缩,以致恶变。若扪之则痛甚、画色晦滞、形体消瘦、舌暗青紫、舌下络脉瘀血或颗粒点状出血,可提示恶变前期。务须胃镜病理检查,方不致误,早期发现尚有治疗希望。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任何肠胃病疑难问题,可加郭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fl/6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