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人九胃病
和打工人的心一样累的
还有打工人的胃
外卖、宵夜、火锅、串串、烧烤……
饭点不定、饥饱不均……
嗨了嘴,苦了胃
胃炎找上门,干啥啥不行
不信你看↓
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
慢性胃炎是指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可分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炎发作时,上腹隐痛、不适、饱胀、嗳气、食欲减退、反酸、恶心、呕吐,让人欲哭无泪,但实际上大多数患者没有特殊症状,不知不觉中胃就有炎症了。
温馨提醒
确诊慢性胃炎需要先看是否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再结合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
8种原因可导致慢性胃炎
许多人拿到胃镜检查结果,一时难以接受——好好的胃怎么就得胃炎了呢?事实上,慢性胃炎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胃每天“迎来送往”,劳累且脆弱,不注意下面这些小细节,久而久之都可能形成慢性胃炎。
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可由急性胃炎发展而来,当急性胃炎引起胃黏膜病变后,反复治愈而不能痊愈,就会逐渐演变为慢性胃炎。
2.药物使用。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某些止痛药、退热药,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索密痛等,都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害,从而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生。
3.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细菌已经被世卫组织列为1类致癌原。
4.吸烟。长期大量吸烟,尼古丁等有害成分会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增加,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慢性胃炎等疾病。
5.刺激性食物。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及粗糙的食物,以及过饥或者过饱的饮食方式都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而导致胃炎的产生。
6.循环代谢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会使胃长期处于淤血和缺氧的状态,导致胃粘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胃内细菌大量繁殖,容易出现胃粘膜炎性损害。如果是慢性肾衰竭就会导致尿素从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就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性的损害,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7.胆汁或肠液反流。经胃镜检查发现和临床证实,胆汁反流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如果是幽门括约肌失调或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反流至胃,就会破坏胃部粘膜,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反应,从而导致慢性胃炎。
8.焦虑忧郁。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忧郁状态都可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生。这是因为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引起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胃粘膜血管舒张收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
如果检查出胃炎后果严重吗?
前面讲胃炎的确诊就提到需要结合胃镜和病理,因为它们可以确定病情发展阶段,从而来判断严重程度。总体上说,慢性胃炎不加注意可能会有3种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伴有胃黏膜糜烂时可以出现黑便,甚至呕血。
胃癌:慢性胃炎,尤其是伴有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者,少数可逐渐出现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有一定的胃癌发生风险。胃体为主的萎缩性胃炎,尤其是程度严重者,胃癌风险显著增加。
消化性溃疡:胃窦为主的常有较高的胃酸分泌水平,易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胃体为主的胃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发生胃溃疡的可能增加。
胃有自我修复能力哒?可不可以让它自己好喃?
这个说法不全对。首先,胃的自我修复能力的前提是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所有胃炎患者清淡饮食,避免刺激、粗糙食物,避免过多饮用咖啡、大量饮酒和长期吸烟。如果不严重的胃炎患者,经过生活调理有明显好转,不一定需要治疗。如果生活调理无效,需进行药物治疗,应听从专科医师指导,合理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