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穴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腹胀

穴位位置:

太乙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穴方法:

仰卧位,当胸剑联合至脐中连线的下1/4与上3/4交点处,旁开中线2寸处取穴,横平内侧的商曲、下脘。

太乙穴意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强劲的风气。

运行规律:风气循胃经向穴外传输。

主治疾病:

太乙穴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呕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肠疝,脚气,遗尿,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泄泻,心烦不宁,吐舌,癔病,癫痫,精神病等。

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腹胀;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癔病,癫痫,精神病;

其它:遗尿。

穴位配伍:

太乙穴配中脘穴治胃痛。

太乙穴配足三里穴、脾俞穴,治消化不良。

太乙穴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有健脾消食的作用,主治消化不良。

太乙穴配梁门穴、中脘穴,治胃痛。

太乙穴配滑肉门穴,有清心化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癫狂,吐舌。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

直刺0.8~1.2寸,局部有酸胀沉重感。

艾灸方法:

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zl/7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