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胃镜检查者的80%-90%,随年龄增长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2.病因:
生物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是主因)
免疫因素(以胃体胃炎表现为主)
物理因素(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过冷过热粗糙的食物)
化学因素(非甾体抗炎药)
其他(心衰,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营养不良)
3.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并且症状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患者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心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恶心等。严重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
4.检查:
胃镜和活组织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检查
胃肠X线及钡餐检查
血清学检查
5.诊断:
有赖于胃镜检查和直视下胃粘膜多部位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慢性胃炎的确诊以及程度判定主要靠病理学检查。通过胃镜检查能明确慢性胃炎的诊断,同时对胃癌,消化道溃疡等疾病也可以排除。需要注意的是消化不良症状不一定由慢性胃炎引起,当按慢性胃炎处理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时,需考虑其他疾病如胆囊疾病,胰腺疾病等,可通过B超、生化等检查排除。
6.治疗:
对因治疗:
饮食(进食易消化无刺激食物,少食用过酸过甜食物及饮料,忌烟酒,咖啡,浓茶,进食细嚼慢咽)
去除病因(避免服用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
根除HP治疗(质子泵抑制剂,铋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环素,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等。临床常用铋剂加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的四联治疗方案作为一线方案)
对症治疗:粘膜保护剂,抑酸,促动力药物等。
7.预后及随访:
慢性胃炎一般预后良好,伴有萎缩、肠化生、上皮内瘤变应定期随访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一般认为,不伴有肠化生和上皮内瘤变的萎缩性胃炎可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一次;活检发现中-重度萎缩性伴有肠化生的萎缩性胃炎1年左右随访一次。伴有低级级别上皮瘤变并剔除取于癌旁者,6~12个月随访一次;而高级别上皮瘤变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及病理,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8.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在中医属于胃痛范畴。气机不畅是胃痛的基本病机。
寒邪客胃: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则减,遇寒则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加味。
饮食停滞: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呕吐宿食,吐后或矢气后痛减,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加减。
肝气犯胃:胃脘胀闷,疼痛连及胁,嗳气频作,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弦。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
肝胃郁热:胃脘灼痛,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疏肝泄热,理气和胃?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湿热中阻:胃脘疼痛有灼热感,嘈杂纳呆,泛泛欲吐,口干口苦,渴不欲饮,身体困顿。舌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清中汤加减。
瘀血停滞:胃脘疼痛,犹如针刺,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或见吐血便黑。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活血化瘀。行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胃阴亏虚:胃痛隐隐,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滋养胃阴,凉润和中。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脾胃虚寒: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体倦乏力,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淡,或边有齿痕,苔白。脉虚弱。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加减。
9.病例:
患者金某,女,73岁,因“厌食一月余,腹痛一周”于年5.14入院。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不思饮食,食量较少前减少1/3,1周前出现脐周及左侧腹部隐痛,体重较厌食症出现前减轻6斤,时有乏力。平素偶有心慌,无胃脘部胀痛及反酸呕恶,无口干,口渴,多饮多尿。无胸闷胸痛,无腹泻及大便性质改变,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无畏寒怕冷及潮热汗出。发病以来,患者未就诊,自行服用药物(具体不详)。现家属为求明确病因来我院就诊,门诊拟“纳差原因待查”收治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可,双肺呼吸音较低,未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65次/分,律齐,腹软无肌卫,脐周压痛(++),左侧上下腹压痛(+),叩诊无浊音,双下肢浮肿(-)。舌红,苔少,脉细。
入院第一天,完善相关检查,治疗上西医予以调节胃肠功能(酪酸梭菌活菌片、曲美布丁)营养支持(复方维生素及复方电解质散)。因患者年老,禀赋不足,久病脾胃受损,或劳倦过度,均导致脾胃虚弱,或为胃阴不足,致胃痛隐隐,乏力,体重减轻,津液不足,故舌红,苔少,脉细。属于中医胃痛范畴,证候为胃阴不足。中医治则为:滋养胃阴,凉润和中。予以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处方如下:北沙参10g麦冬10g当归10g生地30g
枸杞子12g川楝子6g芍药9g炙甘草6g
党参18g白术12g茯苓12g
中药*7剂,上诸药加水煎两次共取ml,分两次温服。
入院第二天,患者纳差仍存。行胃镜下检查示:胃窦巨大溃疡,性质待病理。检查中患者无腹痛,无呕血无黑便。加用奥美拉唑针抑酸护胃。
第三天,患者纳差,患者一般血液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14呼气试验提示阳性,。考虑予以行抗HP治疗,但患者青霉素素过敏,且现纳差,暂时不予特殊处理。继续对症治疗。
第四天,患者纳少,行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部分咬除后。上腹部CT:肠系膜根部脂肪密度增高模糊,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局部胃壁增厚,建议行增强CT。胸部CT:两肺纤维灶,两侧胸膜肥厚,两侧胸腔少量积液。患者现有胸腔腹腔积液,不排除腹腔内部有肿瘤可能,待胃部病理回报后予以行进一步诊治。
第五天,下腹部CT:1.直肠术后改变,肠系膜根部脂肪间隙模糊伴多发肿大淋巴结影,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影。建议增强CT检查。腹腔积液。阑尾粪时形成。患者能进食,予以停补液,奥美拉唑口服,合并枸橼酸铋钾抗HP,康复新溶液保护胃粘膜。
第七天,患者腹部CT提示消化道粘膜增厚,且有腹腔淋巴结肿大,予以行腹部增强CT检查。
第九天,患者胃粘膜病理回报:胃窦差分化癌,HP(+)。肠粘膜病理:升结肠:增生性息肉,部分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降结肠:增生性息肉,部分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胃粘膜病理符合胃恶性肿瘤诊断,家属强烈拒绝行增强CT检查,要求去外院行进一步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过冷过热粗糙的食物都会导致胃炎,如果能及时改变饮食习惯,在感染HP后积极治疗,阻止发展至肠化,上皮内瘤变,那么胃还有救。慢性胃炎与胃癌的距离其实不远,但是如果你能好好善待自己的胃,保持好心情,那么这段距离就会很远很远。选择权一直在自己手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