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药杂志年10月第46卷第19期ShanxiMedJ,October,Vol.46,No.19
本研究笔者将以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病患(接诊于年1月至年4月)为对象,着重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联合应用荆花胃康胶丸与三联疗法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收集年1月至年4月,已确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病患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甲、乙2组各54例。甲组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21~68岁,平均(40±7)岁。乙组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20~69岁,平均(40±7)岁。比较2组的病情状况与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纳入标准:
①年龄18~70岁。
②符合《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和疗效标准》[1]。
③胃镜检查亦或者是快速尿素酶试验前后7d内碳13尿素呼气试验提示阳性。
④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1.3排除标准[2]:
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②过敏体质者。
③胃十二指肠溃疡者。
④有严重心、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⑤恶性肿瘤者。
⑥酒精中毒者。
⑦病历资料不全者。1.4方法:
甲组采取荆花胃康胶丸+三联疗法,详细如下:荆花胃康胶丸,mg,经口服用,每日2次,维持治疗10d。同时口服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以上3种药物的用药量依次为30、、mg,2次/d,连续服用10d。此后,再继续服用荆花胃康胶丸,mg/次,每日2次,维持治疗14d。乙组采取含铋四联疗法,详细如下:口服兰索拉唑(30mg)、阿莫西林(mg)、克拉霉素(mg)以及枸橼酸铋钾(mg),每日2次,维持治疗10d。以上药物除抗生素需于餐后服用外,其余药物都于餐前0.5h服用。治疗期间,2组都应严格戒烟、禁酒,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1.5评价指标:
治疗结束后,仔细观察2组嗳气、腹痛与纳差症状的改善情况,并作出相应的统计数据。记录2组用药期间头晕、皮疹与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计算并比较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症状缓解情况分析:
甲组的嗳气缓解率98%(53/54)、腹痛缓解率94%(51/54)、纳差缓解率93%(50/54),均明显比乙组83%(45/54)、74%(40/54)、76%(41/54)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不良反应分析:
甲组用药期间仅有1例病患发生皮疹不良反应,占总比例的2%。乙组用药期间共有7例病患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腹泻1例,占2%;头晕3例,占6%,恶心3例,占6%;占总比例的13%。和乙组比较,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我国成年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在40%~60%的范围之内,而根除幽门螺杆菌则是慢性胃炎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相关资料显示,在近几年当中,临床根除幽门螺杆菌常采取的是抗生素用药方案,使得抗生素耐药问题频出现,并已经成为了广大社会人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