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口创新高的背后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在全球汽车产业普遍面临芯片荒、电池荒的危机之下,中国自主品牌今年却一路逆势而上,在海外市场迎来了大爆发。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货物出口同比增长28.1%,其中汽车产业取得了汽车企业出口82.8万辆的亮眼成绩,同比增长1.1倍,其中乘用车累计出口量达63.1万辆,同比增长%。出口量的上涨,表明了海外市场对我国自主品牌接受度在不断提升,彰显了自主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汽车出口喜迎“高光”时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共93.9万辆,同比增长1.1倍;汽车整车出口金额.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亿元),同比增长1.2倍。其中,位居汽车出口量排行榜前五名的分别是上汽集团、奇瑞汽车、长安汽车、东风汽车和长城汽车。与去年同期相比,上述企业出口量均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在海外市场交出了满意的年中答卷。

作为较早进军海外市场的车企之一,上汽集团在海外的销量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海外市场销量高达26.5万辆。其中,拥有“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头衔的上汽MG品牌,上半年海外销量达到13.6万辆,同比增长%。得益于MGZS、MGHS等畅销车型,MG品牌在欧洲、大洋洲等市场受到普遍好评。在澳大利亚市场,MG从2月起便始终位居汽车销量TOP10排行榜之中。

此外,身为上汽集团发力海外市场的重要支撑力量,上汽MAXUS和上汽通用五菱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同样亮眼。上汽MAXUS在1~6月的海外销量达2.2万辆,其中南美洲累计批量订单首次破万辆。上汽通用五菱累计出口海外的汽车达7.4万台/套,实现了53%的同比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通用五菱仅用了四年时间便成为印尼当地最受欢迎的中国汽车品牌,还参与到印尼新能源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中。

位居榜单第二位的奇瑞汽车,自2月以来,海外出口量接连实现同比.3%、.9%、.5%、.5%、.2%的进击增速,在海外市场上的表现可谓是势不可挡。今年上半年,奇瑞汽车累计出口量达11.9万辆,同比增长80.4%。在俄罗斯、埃及、巴西等国家,奇瑞汽车凭借瑞虎8等瑞虎系列主力车型保持着迅猛的增长态势。在智利市场,奇瑞SUV受到广泛欢迎,市场占有率超过10%。然而在汽车产业本身便十分强大的欧美市场上,奇瑞汽车的布局仍需加强。

以CS75、CS95等车型作为主要出口车型的长安汽车,已连续5个月实现海外市场销量破万辆。6月,长安汽车海外出口量达1.1万辆,同比增长%。上半年出口量更是比去年同期增长%,取得6.37万辆的好成绩。与奇瑞汽车相似,长安汽车在海外的主要市场同样集中在消费能力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以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为主。

排名第四的东风汽车今年上半年则实现汽车出口6.3万辆,累计同比增幅高于行业,跑赢大市。东风汽车主要以品牌载重车、自卸车、越野车、客车等商用车型为主要出口来源,主要的海外阵地遍布欧洲、澳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的80余个国家和地区,汽车产品超30款车型,产品矩阵丰富。

以俄罗斯、印度、泰国等地为主战场的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海外累计销量达6.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3%,占整体销量近10%。其中,长城皮卡海外销量为2.3万辆,同比猛增%,哈弗系列在俄罗斯等地颇受欢迎。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市场持续走强,核心动力仍是乘用车的增长空间。”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整体而言,我国汽车出口在中东、非洲等地区表现相对较强,欧洲、墨西哥等市场近期也有一定上涨。乘用车方面,今年上半年,四驱SUV出口量达1.3万辆,半年增速为%;9座以下小客车出口量为2.8万辆,半年增速达%。不过,崔东树指出,上半年客车出口处于严重低迷状态,传统和新能源客车分别为低增长和负增长,面临瓶颈。

新能源汽车成发力点

提到汽车出口量大涨,绝不能忽略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的新能源汽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共出口8.8万辆,同比增长.1%,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8.2万辆,同比增长%。因此,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出口创新高的一大“功臣”。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上汽旗下自主品牌MG和MAXUS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发达国家销量超1.2万辆,在英国、挪威、荷兰等国细分市场均名列前茅。上汽MG品牌6月的辆销售量中,近7成为新能源汽车。备受欧洲消费者欢迎的纯电动汽车MGEZS还在瑞典创下了单月单个门店售出辆的销售纪录。今年6月,MGEZS更是进入瑞典电动汽车市场销量前三。

对于另一“出海大户”比亚迪而言,今年上半年表现同样优异。尽管从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来看,客车出口形势较为严峻,但比亚迪在新能源客车出口上表现依旧抢眼。先是在年初斩获哥伦比亚辆和辆的纯电动巴士订单,之后又着手布局罗马尼亚和日本市场,还赢得了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批量订单。在新能源乘用车方面,比亚迪也于5月正式宣布以挪威为开拓欧洲市场的首站,并将版唐EV作为出海欧洲的首发车型。按照计划,比亚迪将在年内向挪威发运辆唐EV。

除了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颇具建树的造车新势力们也开始纷纷走出国门,力求征服星辰大海。

始终致力于“走出去”的爱驰汽车,自年便正式开启出海之旅。截至今年7月初,爱驰汽车海外出口共计辆,其中年累计出口辆。继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丹麦、以色列之后,爱驰汽车将进一步扩展南欧及EFTA(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市场,实现对欧洲重点地区的全覆盖,不断扩大海外版图。

作为国内头部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同样动作频频。小鹏汽车自去年便开始正式在挪威销售G3i,小鹏P7也于今年7月初在挪威市场开启预售。蔚来汽车同样选择了挪威作为其国际化的第一站。7月20日,蔚来ES8正式启程,发运挪威,预计今年9月在挪威开放预订和交付。

为何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在海外市场受到追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此前表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支持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下,中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上具备了先发优势。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50%左右,给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建立了规模优势。加之科技巨头们纷纷跨界入局,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迭代创造了环境。正是国内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了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活跃。

“我国很多自主车企的插电混动和纯电动技术还是比较先进、比较有优势的。”崔东树如是说。“不同于传统燃油车,我国自主品牌在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上并非处于落后,反而能够在性能上媲美国际水平。”除此之外,崔东树表示,自主品牌能够在海外市场上取得进步,靠得不仅是不断提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高性价比同样是吸引海外消费者的一大原因。

海外车市回暖创机遇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卓越表现是中国汽车出海的一把利器,那么海外市场的日渐回暖则给中国汽车出海创造了绝佳的外部环境。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停产、停工潮,这给国外汽车生产带来较大打击。而由于国内疫情恢复速度较快,国内汽车生产复工速度较快,这为后续汽车出口提供了保障。随着国外疫情出现好转以及新冠疫苗的普及,民众的出行需求开始增加。而前期停产、停工潮加之芯片与电池短缺带来的影响,带来了新车产能不足与购车需求旺盛间的矛盾,汽车市场成为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在这一情形下,早已恢复产能的中国自主品牌赢得先机,为海外市场提供了充足的供给量。

卖方市场同样带来了海外市场新车和二手车价格的飙升。“国外汽车的价格不断回升,导致当地消费者买车的负担不断加重,此时,中国汽车的性价比就凸显出来了。”崔东树说。以美国为例,美国二手车价格连续多月不断上涨,今年4月环比上涨超10%,同比上涨21%,创下美国自记录二手车数据以来的单月最大涨幅。不断飙升的新车、二手车价格,使得性价比相对更高的中国新车反而更受海外消费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qb/12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