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95%,其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引起三种不同类型胃炎:①浅表性胃炎;②弥漫性胃窦炎;③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病理特点是:①黏膜上皮变性;②中性粒细胞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或)显著的淋巴滤泡形成;③肠上皮化生;④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⑤腺体萎缩。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按直观模拟评分法包括5项组织学变化和4个分级:5项组织学变化: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炎性反应、活动性、萎缩、肠化;4个分级:“0”为无;“+”为轻度;“++”为中度;“+++”为重度。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可以从浅表性胃炎发展成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而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都属于癌前病变。现已认为重度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与非贲门部胃腺癌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病因,其病原体存在于患者体内,存在部位与病变部位一致,清除病原体后病变好转。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治疗方法有:1、去掉产生症状的诱因,一般有三种因素①食物:甜食、辣椒、浓茶、咖啡等;②不良情绪和劳累;③冷气刺激。2、幽门螺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容易反复且顽固,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治疗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枸橼酸秘钾、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联合治疗7-14天,停药两周后通过碳14呼气实验来检查幽门螺杆菌是否杀灭。3、服用胃粘膜保护剂
慢性胃炎可以在服用以上药物的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保护胃粘膜免受胃酸的侵蚀。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肠胃道疾病问题,可免费咨询张老师
添加
获取一对一健康服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