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文献来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有以辨证立法处方者,有以固定专方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近年来,特别是经过“八五”攻关以来,一致认为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脾胃,多涉及肝胆。本虚以脾胃气阴两虚为主,标实则有气滞、血瘀、热毒蕴胃等。
有人对近20年治疗胃痞(慢性萎缩性胃炎)的45首现代验方中使用的药物进行了分类整理,以了解现代医家治疗胃痞的辨证用药规。
结果发现今人治疗胃痞的用药,主要侧重于理气消胀、活血化瘀、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消食化滞、养阴和胃、养血活血、温中祛寒等,其中以前四者最为常用。
今人对胃痞病机的认识,着重于气滞、血瘀(胃络瘀阻)、脾虚(气虚、阳虚)、郁热热毒、食滞以及胃阴不足等。
古今对比来看,现代医家较重视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而且使用时既有活血养血,也有活血化瘀,更有逐瘀散结之品,用药上存在着层次感,这一点在古代虽有一定认识,但尚局限。
其二,强调清热药物的使用,尤其重视热毒为患,故而治疗时除兼顾本虚,还每每加入清热解毒抗癌之品。
现代研究证实,益气健脾扶正之品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增强胃黏膜对有害因子的抗御清除能力即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活血化瘀散结之品能增强胃黏膜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纠正胃黏膜的缺血缺氧,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促进炎症的消散、吸收,萎缩腺体的恢复及增生性病变的改善等作用。
而清热解毒抗癌之品具有一定的防突变、抑制细胞的异常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由此可见,今人治疗胃痞既继承了古人明察病机虚实及理气消食化湿等治法的传统,又对胃痞的病机融入了新的认识。
即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重视脾胃虚弱、胃络血瘀、热毒内结等病机,善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及清热解毒等治法,增强了疗效,拓展了中医学对胃痞(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认识。
因此对于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体治疗方案因人而异,详情请咨询专业医师。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任何肠胃疾病疑问,可免费咨询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