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处暑,老年人怎么科学养生

农历七月廿三

处,止也,

暑气至此而止矣。

早睡早起预防“秋乏”!

按照节气养生来讲,“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而“处暑”过后天气逐渐变凉,人们应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早睡早起,提早预防“秋乏”的出现。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气血阴阳具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古代养生家说:“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这是符合养生学的观点的。另外,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古人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侯气复。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刻。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如果能正常地进入睡眠四期,大脑将得到很好的休息,保证第二天拥有最佳精神状态,这是秋季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增强体育锻炼,活动宜晚不宜早

处暑过后可逐渐加大运动量,多做户外运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健身操、慢跑、武术及各种球类运动,都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和脑的血液供应。因为处暑时节天气早晚寒凉,冷空气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老年人或一些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加上有大量的脂类沉积与斑块形成,容易在动脉收缩时导致血液流通受阻,从而导致一些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所以,中老年人或者一些慢性病患者在秋季并不宜过早晨练。最好把锻炼时间安排在下午或者傍晚,如果是上午锻炼,也尽量晚一些,以减少心脑血管发病风险。

饮食多吃酸味食物少吃辛辣

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辛辣食物,适当多吃酸味的蔬果。另外,秋天,气候干燥,容易伤津液。肺喜润恶燥,所以饮食上应该以清热化湿、健脾润肺为主。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南瓜、萝卜、蜂蜜、芝麻、百合、银耳、梨等,少吃煎炸、辛辣等食物。

初秋时节,肺气过盛,而肝气受制,在饮食上要“增酸减辛”,以助肝气,因此可以多吃些像苹果、葡萄、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

天地乾坤始渐肃,

鹰隼捕鸟稷乃登。

冷热交换试拳脚,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专家介绍

陶燕飞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治疗。对慢性咳嗽、慢性胃炎、功能性心律失调、功能性消化不良、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并发症、尿路综合征、痛经、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中西医治疗和预防有独到的理法方药。

专家门诊时间

每周四下午

文:陶燕飞

编辑:朱晓红郁珅菊

审核:杨新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fl/99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