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在即,冬病夏治顺天时医院

三伏天即将来临,

冬病夏治顺天时。

俗话说“冬病夏治”治百病

医院三伏贴开始预约啦!

将于7月6日正式上线~

该治疗对于慢性咳嗽、慢性鼻炎、

慢性胃炎、原发性痛经、软组织损伤、

风湿骨病以及亚健康状态……

效果显著,

而且老少皆宜,

不妨试试哦!

年三伏天灸贴敷时间

贴敷阶段

贴敷时间

伏前加强

7月06日(农历五月十六)

初伏

7月16日(农历五月二十六)

中伏

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

中伏加强

8月05日(农历六月十六)

末伏

8月15日(农历六月二十六)

末伏加强

8月25日(农历七月初七)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中医学基于《素问·四气调神论》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独特疗法,即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趁其在夏季病情缓解时,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采用穴位贴膏等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一种方法。

其中,三伏天灸疗法(穴位贴敷)为最具代表性的治疗措施。

“三伏”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候,阳气旺盛,此时是采用温阳药物温通阳气,驱散寒邪的最佳时机。本疗法尊崇“绿色医疗、绿色保健”理念,具有疗效明显,操作简便,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通过药物贴敷,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

药物透皮吸收后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另外,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该疗法在防治疾病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三伏天灸的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

2.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病、虚寒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消化不良等;

3.妇产科疾病:原发性痛经、腺肌症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宫寒、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月子伤风等;

4.男科疾病:男性有腰酸腿软、性欲下降等肾虚表现者。

5.儿科疾病:小儿哮喘咳嗽、小儿慢性支气管炎、体弱易感、脾胃虚弱、营养消化不良、遗尿、厌食、体弱多病、夜啼等;

6.风湿骨病:虚寒性的关节炎、关节痛、骨质增生,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7.软组织损伤疾病:如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网球肘、及其他一些疼痛性疾病;

8.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免疫功能低下等;

9.冬季特有的疾病:如冻疮,虚寒怕冷者,入冬四肢冰凉者等。

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夏令三伏天,连续贴敷3年为一个疗程。今年的头伏是7月16日。不过从夏至到秋分这段时间都适合进行冬病夏治。

2.穴位外敷成人每次贴敷2-6小时,儿童根据年龄段每次0.5-2小时,贴敷时,若出现皮肤过敏或者难以忍受的瘙痒、疼痛感觉,应立即取下药膏。

3.外敷后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贴膏药处的皮肤有轻微发红,有的病人可能会出现水泡,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如水泡较小,不必做特别处理,最好让其自然吸收;若水泡已破,可外用碘伏醇溶液,保持局部皮肤干燥;若出现较大水泡、全身过敏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就医。

4.进行穴位贴敷期间要尽量避免感冒,外敷当时不能进食冷饮,清淡饮食,忌吃海鲜和辛辣刺激食品,如:大蒜,辣椒,葱,姜,胡椒等,少喝酒,少抽烟。患者在贴敷后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

5.在取下贴敷剂后,可用温水冲洗局部。不宜搓、抓、挠贴敷部位,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如起水泡皮肤破溃后则局部皮肤不能沾水。

6.贴敷当天,着装宜透气宽松,为避免贴敷药物染色,最好穿颜色偏深的衣服。

预约方式

1.推荐现场预约:至医院住院楼4楼疼痛康复理疗科处预约;

2.

(靳凯主任)

(杨永强副主任)

-End-

▍文字、版面编辑、整理:院办

厚德·精医

团结·创新

医院

寻医问药

预约挂号

健康咨询

名医讯息

请留下您指尖的温度

长按并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fl/8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