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总结放射性胃炎的药物选择

作者:高丽丽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胃炎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性病变,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可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临床发病迅速,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伴充血、糜烂等表现时为急性胃炎,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时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根据固有腺体有无减少,可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Hp胃炎和非Hp胃炎。此外,还包括特殊类型的胃炎,如放射性胃炎、化学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肉芽肿性胃炎、嗜酸细胞性胃炎、感染性(细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虫)胃炎等。

放射性胃炎是上腹部接受放射治疗后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其常见于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胆管癌、肝癌、胰腺癌等放疗后。临床表现为剑突下疼痛、吞咽困难、消化不良、烧心感和黑便,严重者反复黑便、便血。患者首次出现症状多在放疗后2个月,最长报道有发生于放疗后9个月。其以胃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伴有片状渗血的急性炎症为早期损伤的表现,进而出现内皮增殖、血管炎、闭塞性动脉内膜炎等黏膜下血管性病变,致毛细血管的扩张、纤维化,甚至致黏膜缺血、浅或深溃疡、疤痕形成。严重的放射性胃炎的高危因素为糖尿病,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不利于维持血管系统的稳定,可加重放射线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放射性胃炎的治疗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阻滞剂、抗酸剂、黏膜保护剂、促动力剂等。

分类药物注意事项糖皮质激素甲强龙等可为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动脉内注人糖皮质激素,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实。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氨基己酸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活化而控制出血。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①质子泵抑制剂(PPI)为胃酸分泌抑制剂,用于放射性胃炎、溃疡时,可缓解症状。埃索美拉唑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钠及雷贝拉唑,是迄今控制胃酸最强的PPI。②奥美拉唑注射剂型有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2种,静脉推注配方不宜静脉滴注,静脉滴注配方不宜静脉推注。奥美拉唑有轻度抗雄激素作用,男性者长期用药可能出现乳房发育、阳萎、性欲减退,女性者长期用药可能出现溢乳,停药后可恢复正常。③长期使用PPI的可能风险有骨质疏松、慢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上消化道肿瘤所致的死亡风险增加等。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等①H2受体阻滞剂为胃酸分泌抑制剂,用于放射性胃炎、溃疡时,可缓解症状。法莫替丁为长效、强效药物,药效为西咪替丁的20倍,为雷尼替丁的7.5倍。②西咪替丁对肝药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显著降低环孢素、茶碱、阿司匹林、华法林、卡马西平、地高辛、阿片类镇痛药、苯二氮?类药等在体内的消除速度。③H2受体阻滞剂抑酸持续时间短,且易快速耐受,需注意。抗酸剂氢氧化铝凝胶、铝碳酸镁、磷酸铝凝胶等可中和胃酸,但作用短暂,不良反应较多。黏膜保护剂硫糖铝、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吉法酯、依卡倍特、铋剂、复方谷氨酰胺、麦滋林-S、蒙脱石散(吸附剂)等①可改善胃黏膜屏障,改善黏膜血流,促进胃黏膜糜烂愈合。②蒙脱石散可加强、修复消化道黏膜屏障,固定和清除多种病原体和毒素,可防止各种细菌、病毒和毒素对黏膜的侵害,并有局部止痛作用。口服后覆盖于消化道黏膜,并与黏液蛋白结合,使黏液的黏弹性内聚力增强,并使黏液层增厚,进而改善黏液,同时防止胃酸、胃蛋白酶、胆盐、溶血卵磷脂、酒精等对消化道黏膜的侵害,且促进上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对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极强的选择性固定抑制作用。③复方谷氨酰胺可加速胃肠黏膜修复,对化疗受损胃肠黏膜有明显修复作用,明显减轻黏膜炎和腹泻的发生率。促动力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①作用于胃肠道肌间神经丛,促进胃肠道排空,改善消化不良,缓解腹饱胀、恶心、呕吐,胃肠止痛等。②莫沙必利对心脏Q-T间期可能有影响,出于安全考虑,避免与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如氟卡尼、胺碘酮等联用。③伊托必利经黄素单加氧酶(非CYP酶)代谢,药物间相互作用少。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①rhGM-CSF是一种细胞因子,可促进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主要应用于放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研究发现,hGM-CSF可促进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愈合,可用于放、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有文献报道,rhGM-CSF可治疗放射性食管炎。②研究显示,rhGM-CSF对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可增强其他血管生成因子的活性,而促进黏膜愈合,推测rhGM-CSF同样可用于放射性胃损伤,但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J].中华病理学杂志,,46(5):-

2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年,上海)[J].胃肠病学,,22(11):-

3曾晓清等.放射性胃炎诊断和治疗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14(3):-

4陈华飞等.放射性胃炎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4(11):-

5郑铭.放射性胃炎[C].全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暨消化内镜新进展学术会议暨福建省消化内镜学术会议,:75-76

6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8)[J].中国医师杂志,8,20(12):-

7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9,18(7):-

8药学专业知识(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5:-,-

9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3,33(1):5-11

10化疗患者营养治疗指南[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6,3(3):

11朱宇东.放射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探[J].中外健康文摘,3

12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5,34(7):-

13魏华琳等.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的研究现状[J].现代肿瘤医学,6,24(9):-

14井旺等.急性放射性黏膜炎治疗现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5,35(3):-

15张代钊.放射性胃炎的中西医治疗[J].东方药膳,:30-3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fl/8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