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已经较为明确,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达60~80%,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检出率则更高,可达90~%。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慢性胃炎发病率大致呈平行关系,而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经有效抗生素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其临床症状与病理改变也随之好转。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损伤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幽门螺杆菌自身的致病因子对胃黏膜的损害。幽门螺杆菌产生的空泡毒素(VacA)和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均能造成胃黏膜屏障的损伤;幽门螺杆菌产生多种酶,如尿素酶、粘蛋白酶、酯酶、磷脂酶A、脂多糖和溶血素可损伤胃黏膜屏障,介导炎症反应。
2.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多种游走细胞的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胃黏膜的损害。
3.幽门螺杆菌可以诱导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TNF-a。IL-1、IL-8等,这些细胞因子和随后的炎症反应可能是引起粘膜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
4.自身免疫反应: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可检出抗胃上皮、G细胞、壁细胞和H+—K+ATP酶等多种胃黏膜细胞成分的自身抗体。
可见,幽门螺杆菌通过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使得胃黏膜屏障受损、粘膜细胞变性坏死,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引起慢性胃炎。
小提醒:
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速度。
●饭前便后要洗手;
●生冷食品要洗干净才能吃;
●集体用餐时最好用分餐制,给人夹菜用公筷;
●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要给他准备专门的碗筷;
●成人不要用嘴去触碰婴儿的奶瓶、勺子,更不要嚼碎了东西喂孩子。
这几类人必须根除我:
●患有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早期胃癌术后患者;
●胃MALT淋巴瘤患者;
●慢性胃炎(伴黏膜萎缩或糜烂)患者。
●有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的人;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的人;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有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的人;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的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人;
专家提醒:
40岁以上人群是胃肠病胃肠癌的高发人群,应每年做一次胃肠健康检查。如果你“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口苦、口臭、嗳气、腹泻、便秘、便血”等胃肠不适症状应及时进行胃肠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