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茶舍

1.慢性胃炎的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的目的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组织学。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状的处理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同。无症状、Hp阴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无须特殊治疗;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上皮内瘤变者应注意预防其恶变。

2.饮食和生活方式的个体化调整可能是合理的建议。

虽然尚无明确的证据显示某些饮食摄入与慢性胃炎症状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且亦缺乏饮食干预疗效的大型临床研究,但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慢性胃炎治疗的一部分。目前,临床医师也常建议患者尽量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如NSAIDs),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避免过多饮用咖啡、大量饮酒和长期大量吸烟)。

3.证实Hp阳性的慢性胃炎,无论有无症状和并发症,均应行Hp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存在。

推荐强度:强;证据质量:高;陈述同意率:81.1%。

如前所述,Hp胃炎不管有无症状和(或)并发症,均属感染性疾病,应行Hp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存在(抗衡因素包括患者伴存某些疾病、社区再感染率高、卫生资源优先度安排等)。

4.Hp胃炎治疗采用我国第五次Hp感染处理共识推荐的铋剂四联Hp根除方案。

推荐强度:强;证据质量:高;陈述同意率:97.1%。

我国第五次Hp感染处理共识推荐Hp根除方案为铋剂四联方案,即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两种抗菌药物,疗程为10d或14d。

5.Hp根除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应常规行Hp复查,评估根除治疗的效果;最佳的非侵入性评估方法是尿素呼气试验(13C/14C);评估应在治疗完成后不少于4周进行。

6.伴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可应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

胆汁反流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后者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遭到消化液作用,产生炎性反应、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等病变。促动力药如盐酸伊托必利、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等可防止或减少胆汁反流。而有结合胆酸作用的铝碳酸镁制剂可增强胃黏膜屏障并可结合胆酸,从而减轻或消除胆汁反流所致的胃黏膜损伤。有条件时,可酌情短期应用熊去氧胆酸制剂。

7.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如NSAIDs(包括阿司匹林)后出现慢性胃炎症状者,建议加强抑酸和胃黏膜保护治疗;根据原发病进行充分评估,必要时停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临床上常见的能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主要有抗血小板药物、NSAIDs(包括阿司匹林)等。当出现药物相关胃黏膜损伤时,首先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治疗目的评估患者是否可停用该药物;对于须长期服用上述药物者,应筛查Hp并进行根除,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PPI、H2受体拮抗剂(H2RA)或胃黏膜保护剂。多项病例对照研究以及随机对照试验,显示,PPI是预防和治疗NSAIDs相关消化道损伤的首选药物,优于H2RA和胃黏膜保护剂。

8.

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胃黏膜保护剂、抗酸剂、H2RA或PPI。

以上腹饱胀、恶心或呕吐等为主要症状者可选用促动力药。

具有明显进食相关的腹胀、纳差等消化功能低下症状者,可考虑应用消化酶制剂。

胃酸/胃蛋白酶在胃黏膜糜烂(尤其是平坦糜烂)和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等症状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抗酸或抑酸治疗对愈合糜烂和消除上述症状有效。胃黏膜保护剂如吉法酯、替普瑞酮、铝碳酸镁制剂、瑞巴派特、硫糖铝、依卡倍特、聚普瑞锌等可改善胃黏膜屏障,促进胃黏膜糜烂愈合,但对症状的改善作用尚有争议。抗酸剂起效迅速但作用相对短暂;包括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和艾普拉唑等在内的PPI抑酸作用强而持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

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建议PPI的应用需遵从个体化原则,对于长期服用者应掌握适应证、有效性和患者的依从性,并全面评估获益和风险。

对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症状,H2RA的疗效较安慰剂高出22%,PPI的疗效较安慰剂高出14%,说明两者在治疗消化不良症状中的疗效相当。

上腹饱胀或恶心、呕吐的发生可能与胃排空迟缓相关,胃动力异常是慢性胃炎不可忽视的因素。促动力药可改善上述症状。多潘立酮报道发现,在多潘立酮剂量超过30mg/d和(或)伴有心脏病患者、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年龄>60岁的患者中,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可能升高。建议上述患者应用时应慎重。莫沙必利治疗剂量未见心律失常活性,对QT间期亦无临床有意义的影响。盐酸伊托必利可显著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由此2016年“罗马Ⅳ功能性胃肠病”指出,盐酸伊托必利可有效缓解腹胀、早饱等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此外,可针对进食相关的中上腹饱胀、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应用消化酶制剂,推荐患者餐中服用,效果优于餐前和餐后服用,目的在于在进食的同时提供充足消化酶,以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缓解相应症状。消化酶制剂种类较多,我国常用的消化酶制剂包括米曲菌胰酶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等。

9.有消化不良症状且伴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可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精神心理因素与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相关,尤其是焦虑症和抑郁症。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可作为伴有明显精神心理因素者以及常规治疗无效和疗效差者的补救治疗,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TCA)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上述治疗主要是针对消化不良症状。

10.中医、中药可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

多个中成药可缓解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状,甚至可能有助于改善胃黏膜病理状况;如摩罗丹、胃复春、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等。但目前多缺乏多中心、安慰剂对照、大样本、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证据。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花费
太原能够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fl/25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