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科学习经方治疗慢性胃炎

北京中科白颠疯 http://pf.39.net/bdfyy/bdfzj/

年7月8日,医院中医经典科特别邀请南京中医药大学张薛光老师为科室同仁线上授课指导。张老师非常精彩详细的介绍了四张治疗慢性胃炎的经方的临床应用方法。

这4张方包括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外台茯苓饮。

1

大柴胡汤~抑制反流专方

大柴胡汤是古代治疗宿食病的专方,传统的和解清热攻里方。张仲景当时用来治疗宿食,腹满,肚子胀。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一云:呕止小安),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论》第条)

心下:上腹部,剑突下。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伤寒论》条)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条)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第12条)

大柴胡汤原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

半夏(洗)半升生姜(切)五两

枳实(炙)四枚大黄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该方适合于体型壮实,面宽肩宽,颈部粗短,腹部按痛,舌苔较厚,一般伴有较剧烈的腹痛或腹胀,上腹部出现压痛明显,即胆囊炎、胆石症的主要表现。患者腹部摸上去充实饱满或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苦,便秘等。

2

半夏泻心汤~热痞专方

该方被誉为“胃肠病天下第一方”,使用频率非常高。中医治的不是人的病,而是病的人,体质因素不容忽视。

那么,什么人适合用半夏泻心汤呢?

首先是这类人的营养状况比较好,不是非常虚弱糟糕的状态。这类人往往是唇舌偏红,舌苔多偏黄腻。病人往往是以胃肠不适为主诉,强调的是痞和利,病人除了有上腹部不适,还有大便性状的改变。病人容易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或者大便黏的表现。半夏泻心汤在胃肠方面的调整功能非常好。

另外,本方还可以治疗以烦躁、失眠、头痛等精神方面的症状为主诉,往往伴有消化道的症状的病人。此类病人可能经常有上火的情况,比如口腔溃疡,或者牙龈肿痛,面部痤疮,烦躁,睡眠障碍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本方的过程中,黄连的量不宜过大,以防过度抑制病人食欲。

3

半夏厚朴汤~宽胸理气安神方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炙脔:肉切成块名脔,炙脔即烤肉块。俗称梅核气。

半夏厚朴汤原方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该方功可理气除胀,化痰利咽,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促进胃肠蠕动等作用。

适合人群:体质要求为半夏体质,人丰满、多痰、性格多疑。毛发旺盛,表情丰富,眨眼频繁,说话滔滔不绝,表情夸张,情绪波动较大等等。咽喉、口腔、鼻子、耳道的异物感。胃脘胀满不适,吞咽困难,呕吐,厌食,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等。

另外,适用本方者病情易反复,情绪易波动,须配合心理疏导。

4

茯苓饮~理气健脾开胃方

出自《金匮要略》卷中(附方)。

具有消痰气,令能食之功效。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饮附方

茯苓三两人参三两白术三两

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常见于胸满腹胀、呕吐痰水、胃内辘辘水声、食欲不振者。

适用人群:消瘦,面色黄白,缺乏光泽,唇舌黯淡,或面部轻度浮肿;食欲不振,缺乏饥饿感,或进食后腹部胀满,经常嗳气、吐水,反酸烧心;腹壁软弱无抵抗,或腹壁虽拘急但按之无底力,多见有胃内振水音和上腹部积气等。

图文|张亚萍

医学硕士中医经典科主治中医师

排版|胡淳淳

医院级专硕研究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八年制(本硕连读)在读

审核

毕礼明主任、魏治鹏主任

医院中医经典科

备注:中医经典科设有病房

如有需要可电话联系住院-

也可周一到周六至医院中医经典科门诊预约。

目前收治病种主要为慢性肾脏病、恶性肿瘤晚期、糖尿病、痛风、疼痛性疾病、脑梗塞后遗症、西医诊断不明等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fl/113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