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仅15个月,37岁妈妈胃癌去世,儿子

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 http://m.39.net/pf/bdfyy/

年仅37岁的她从确诊到去世,仅一年零三个月,儿子还在读小学。这是上周,医院执行院长、浙江大学医学博士陈毅鹏主任医师时,他跟我讲述的一个令人唏嘘的病例。

胃癌,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列全部肿瘤第二,仅次于肺癌,死亡率位列第三,全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约40.3万例,死亡约29.1万例。怎么防?

陈毅鹏院长(右)医院供图

有胃癌家族史,拒绝做胃镜检查

年轻妈妈患胃癌去世,年仅37岁

“千万不要觉得癌症离自己很远。”陈毅鹏院长从医二十余年,做了数万例消化内镜,有位患者让他印象深刻。

“她第一次找到我们是因为她的叔叔、伯伯都得了胃癌。”陈院长说,“因为有胃癌家族史,我们建议她每年做胃镜。”

第一年第二年做了没问题;第三年她没做;第四年,让人惋惜的事情发生了——体检中B超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如果是几岁的小孩出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一般没问题,但对于成年人来说,那不得了,大都与癌症有关。”陈院长说,胃镜检查证实了他的判断——胃癌,Borrmann(鲍曼)III型,属于进展期胃癌。

确诊后,她接受了最好的治疗,遗憾的是,一年零三个月后还是去世了,那年她才37岁,儿子还在读小学。

“如果她第三年继续做胃镜,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陈院长说,她第三年之所以不做胃镜的理由和大部分人一样——做普通胃镜太难受了,连续两年的正常结果让她放松了警惕。

坚持每年定期体检

胃镜揪出早期胃癌

再晚三个月可能就是中晚期癌了

65岁的女企业家沈女士(化名)是幸运的,因为坚持定期体检,查出早期胃癌,术后预后良好。

去年6月,女儿带沈女士第一医院体检,陈毅鹏院长为她做了胃镜,一查发现了大问题。

“我用NBI模式仔细探查,发现她胃窦一处浅小溃疡有异常,直接做活检,病理报告提示‘胃癌’,好在尚属于早期。”陈院长说,每年都做胃镜为什么之前没有发现?那是因为她病变的位置很容易漏诊,或被误诊为普通的胃糜烂。

陈院长还表示,也正是因为沈女士有每年做胃镜的习惯,才能发现这么早期的病变,真的非常运气。像这种早期胃癌,积极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如果再晚三个月发现很可能就是进展期胃癌了。

明确诊断后,沈女士在上海接受了胃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她的肿瘤很小,位置处于黏膜固有层,没有淋巴结转移,化疗都不需要。

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要及时杀菌

为什么我国胃癌的发病率那么高?陈院长认为除了与我国居民爱吃腌制品、高盐饮食有关外,还与两个原因有关: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高,达40%-60%,Hp感染是导致肠型胃癌的主要病因。

2.消化道的症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

千万不要觉得没有症状就可以不做检查,大部分早期肿瘤是没有症状的,等到有症状了再去查,往往迟了。根据我国癌症年龄分布,陈院长建议30岁后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先做个胃镜,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若结果正常,可以延长检查时间。

有胃癌家族史,或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以及有以下8种情况者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定期做胃镜:

1.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2.中重度肠化生

3.异型增生(轻、中、重)

4.慢性胃溃疡

5.胃息肉(腺瘤性)

6.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10年)

7.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个月)

8.胃黏膜巨大褶皱征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陈院长建议做个Hp抗体分型,如果是毒力较强的I型要重视,它毒力强致癌风险高;再做个胃镜看看是否有癌前病变。

根除Hp的最佳时机在胃黏膜仍处于非萎缩阶段,这样可以预防胃癌的发生。若Hp已造成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即便根除了也不能预防胃癌发生,这是国际共识。

7月24日直播上传胃镜报告陈毅鹏博士在线为你解读如何远离胃癌?幽门螺杆菌怎么杀?胃镜报告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意味着什么?本周五(7月24日)19:30,陈院长将在直播间和大家聊聊——如何科学防治胃癌及胃镜检查的价值。此次直播,陈院长将为5位读者免费在线解读胃镜检查报告单,请扫“快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xingweiyanzl.com/mwfl/11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