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
概述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疾病分类1.胃窦萎缩性胃炎胃窦病变多局限于黏膜肌层,亦可蔓延至肌层和浆膜层。表现为上腹部饱胀、隐痛或剧痛,常呈周期性发作,可伴有嗳气、反酸、呕吐、纳差等。
2.胃体萎缩性胃炎多见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程较长,一般而言全年均可发作,但以春秋两季较为多发。虽然胃炎与消化性溃疡都可出现上腹疼痛、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但消化性溃疡的疼痛具有规律性,如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于餐前或空腹时发作,胃溃疡疼痛多于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胃镜下观察到溃疡形成即可与胃炎相鉴别。
3.多灶性萎缩性胃炎胃窦、胃体黏膜多处萎缩,呈多灶性分布,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又称B型萎缩性胃炎。
4.萎缩性胃炎胃体、胃窦萎缩程度相同,可能为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阶段。
典型症状萎缩性胃炎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可表现为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可呈食欲不振、暖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体征多不明显,有时上腹轻压痛。恶性贫血者常有全身衰弱、疲软、厌食、体重减轻、贫血,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现象,是胃黏膜溃烂出血所致,还有可能出现疲软、舌炎、肢体麻木等情况,是由于维生素B12吸收不良所致。
诊断标准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主要靠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
1.胃镜检查
胃黏膜颜色变淡;黏膜下血管透见;黏膜皱襞细小甚至消失;当萎缩性胃炎伴有腺体颈部过度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时,黏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有时可见假息肉形成,而黏膜下血管显露的特征常被掩盖;萎缩黏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并可有糜烂灶;萎缩性胃炎可同时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现,如充血红斑、附着黏液,以及反光增强等。
2.病理检查
胃黏膜内固有的腺体萎缩、化生、增生或癌变表现。
鉴别诊断1.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指患者餐后不久就有饱胀感、上腹痛和上腹部灼烧感,恶心、呕吐症状与萎缩性胃炎相比较少见,生化和内镜检查均正常。
2.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节律性,通常根据症状难以鉴别,主要靠内镜鉴别。
3.胃癌胃癌早期一般无症状或有轻微消化不良症状,中期患者可出现上腹痛、厌食、体重下降等,晚期上腹部疼痛加剧,早期症状相似,需根据内镜和病理组织活检来明确性质。
预防萎缩性胃炎患者及时发现胃部不适及时治疗,或者平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1.早期筛查
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可有效筛检出萎缩性胃炎患者,对于平时生活不规律,频繁感到消化不良的人群可以定期检测。
2.预防措施
提倡分餐制,减少幽门螺杆菌传播,保持口腔卫生,不吃生食。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按时吃饭,定期检查。
END文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