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不是由正常细胞迅速转变成癌细胞,从最开始的胃炎演变到最后的胃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
全球胃癌患者近一半是中国人
所谓“十胃九病”,说的是10个人里面9个都有胃病!
同时,中国也是胃癌的发病大国,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全球42%的胃癌发生在中国。胃癌成为国人癌症发病率前三甲的癌症!
不过,胃癌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变成癌细胞,从最开始为胃炎到最后发展成为胃癌,是一步一步的过程。
2从胃炎到胃癌有四步!
得胃癌就像出车祸,虽然几率不高,但人走在街上都有被车撞的可能,而开车在高速发生车祸的风险要更高。
慢性浅表性胃炎
↓
慢性萎缩性胃炎
↓
肠上皮化生
↓
非典型增生
↓
胃癌
步步都有风险,就看你如何应对。
第一步:非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又叫浅表性胃炎,你可能会胃痛胃胀,有时候伴有反酸,烧心。这种胃炎并不严重,胃黏膜正常,并没有出现萎缩。所以被诊断为非萎缩胃炎,不要太过担心,对症治疗就好。
但是如果你有胃癌家族史、生活在胃癌高发区,就需要上点儿心了,避开胃癌高危因素。
它的形成原因很多,比如病原体感染,烟酒刺激,精神压力过大等,都会使胃黏膜发生炎症。
第二步:萎缩性胃炎这时的症状就比之前要重了,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
如果诊断出这种胃病,必须马上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如若出现感染,必须马上清除,还要定期复查。
第三步: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就是胃粘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但这时的症状可能与之前相似或并不会症状加重。肠上皮化生分为不完全型和完全型两种,不完全型化生跟胃癌关系更深。
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定期做胃镜监测病情。
第四步:非典型增生它分为低级别非典型增生和高级别非典型增生,其中高级别的进发为胃癌的概率为60~85%。高级别就需要在胃镜下进行治疗。
如果是低级别,只需定期监测病情既可;
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部分切除术患者经过慢性炎性过程可以转变为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这时候就是“癌前病变”了。
如果您还不当回事儿,可能就会发展成为最后一步胃癌。
3患有胃炎的你,该怎么办呢?
如果您已经是胃炎患者
如何阻止它向胃癌转变呢?
你只需要这样做
...
1.正常用药: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吃药来清除细菌,缓解症状。
2.改正不良习惯:除了吃药外,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比如三餐规律,定时吃早餐,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都可以减少胃部损伤,缓解胃不适。
3.戒酒:酒精会损伤胃黏膜,加重胃病,严重还会引起出血性胃炎。所以,戒酒是养胃护胃的重要一步。
4.谨慎用药:药物不止会伤肝,还会伤胃。如一些西药对肠胃刺激性比较大,服完后胃会特别不舒服,这时可以改变饭后服用。不要随意服用偏方、秘方,否则也会伤到胃。
5.饮食规律:不要吃过烫、过辣的食物,切忌狼吞虎咽。如果经常觉得胃胀,可以少吃多餐。
6.注意饮食卫生:饭前饭后洗手,减少外出用餐,就能大大减少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
7.保持好心情:细心的人会发现,经常处于不良情绪中的人,不仅食欲会下降,还易出现腹胀、腹痛等消化道反应。所以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减压,不要陷入“心情不好→胃部不适→心情更不好→胃部症状更严重”的恶性循环中。
“病从口入”,不仅是胃癌在吃上要讲究,其他消化道癌症同样都要“管住嘴”。
庞主任说,平时常吃热、烫食物容易使食道黏膜发生炎症,诱发食道癌;常吃辛辣、腌制食物会诱发结直肠癌。
由于食道癌、胃癌及结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等到症状出现大多已是中晚期,所以定期进行胃肠镜的检查对于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4没有胃病的你,应该如何
预防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呢?
如果您没有消化道疾病
从预防角度出发远离消化道肿瘤
您需要做好这三步
第1步管好嘴是主要手段禁烟、少酒,合理膳食、少食盐、少吃腌制、烧烤、过烫食物;水果、蔬菜在预防大肠癌以及胃癌中的作用非常得大,考虑到目前大家的饮食结构,推荐蔬菜、水果的量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倍。
第2步乐观、积极的心态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应激、慢性的抑郁和社会支持的缺乏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时,这些外来抗原就会逃过“监管”肆意妄为。建议远离嗔恨、发怒、指责、怨恨、嫉妒、苛求他人等负面情绪,将爱的能量充填在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第3步内镜筛查早期诊断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包括食管癌、大肠癌在内的部分早期肿瘤,在内镜下已经基本可以治愈,所以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有相当的结直肠癌是由结肠息肉转变的,从息肉到癌的转变至少需要5到8年时间,所以结肠癌最好预防,只需隔3—5年检查一次,如果发现潜在病变,及时处理就可以避免。
另外,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跟年龄有密切关系,45—60岁之间属于高危年龄,这期间无论有无家族史都应进行胃镜和结肠镜的检查。
在消化道肿瘤的筛查中,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30岁以后就要定期检查。非高危人群40岁以后胃镜肠镜检查就得做,如果没有病变等3—5年以后再复查。
声明:
本文来源: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观点分享,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任何依照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做出的行为,由此而造成的后果,由行为人自行承担责任。如果您需要专业的医疗服务或医疗咨询意见,应向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士及机构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我们为您提供:
为什么要出国看病?
为什么要到海外体检?
为什么要做国际远程咨询?
海外试管孕育的优势
为什么要出国康复疗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